• 59阅读
  • 0回复

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6
第1版(要闻)
专栏:

  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本报评论员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20周年亲笔题词:“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办成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这是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全体师生的殷切期望和巨大鼓舞,体现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以20年前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标志,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社会科学的突破与发展。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创造性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的咨询和参谋,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新闻学等各学科的基本建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伟大历史变革中最为灿烂的丰碑。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最活跃、学术成果最丰硕的20年。
  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的宏伟艰巨的任务,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指出,“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现在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同迅速发展的时代相比,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比,同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依然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迫切需要充实、改进、创新、提高。
  目前,我们相当一部分同志对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非常重视,而对哲学社会科学却有所忽视甚至轻视,认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对经济建设的作用直接、明显,而哲学社会科学则似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短视的、有害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20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十五大关于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
  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就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把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心任务;就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加强和改进领导,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摆在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经常研究其发展趋势、最新成果和存在问题,引导之、利用之、解决之;就要更好地贯彻“双百方针”,鼓励科研人员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就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舆论环境,并采取有效措施,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要予以褒奖;就要放开眼界,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上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就要努力把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办得更好,使他们能够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生力军。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世界经济和科技的竞争都将更加激烈的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我们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在积极发展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更大发展,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辅相成、比翼齐飞,我们伟大祖国就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新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