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迟来的政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8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迟来的政绩
  万兴
  财政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延寿县却以年均1000万元的巨资为代价治山治水两年了,有记者想以“生态农业使延寿县尝到甜头”为主题宣传一下该县,想不到县委书记李克军不同意,他说:“哪有那么快!成林需3年,恢复植被需5年,实现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需10年。”记者问,10年后,这届班子还能在吗?他笑道:“多数都退休了。”(详细报道见本报9月23日第二版)李书记这一席话说得很实在,治山治水还真得像他说的那样干得实在。不过,放着许多可以提高本届班子“政绩”的事不做,在某些人看来又是件“傻事”。
  当领导的想干番事业,希望拿出政绩来是情理中的事,有作为的表现,完全应该。但政绩也分个迟来早到,早到的政绩能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任期效益”,对人很有吸引力。同是发展农村经济,办乡镇企业来钱就相对较快,搞多种经营次之,种粮种棉又次之,治山治水更次之。靠植树造林、兴修水利致富的现实性,很难在短时期内显现出来,于是有些人就一门心思追求早到的政绩,80%以上的精力都用在办企业、跑买卖上。这样做也许经济发展的速度是上去了,但经济运行的基础却变得很脆弱。例如城镇不“设防”,洪水来了一夜之间便成泽国,多少银子打了水漂!搞建设违背自然规律如同违背经济规律一样,是难以持久的,它随时可能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迟来的政绩不仅来得迟,而且往往来得“少”,这是一些人对它不感兴趣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类似的问题不仅要给中小学生讲,还得要求植树人把它弄明白,领导植树的人更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据专家分析,天然森林可以截留一半左右的降雨量,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应该说这不是什么理论,而是经过无数次印证的事实。如今,森林被破坏,导致90%的降水直接冲进江河。今年一场“百年不遇”之灾告诉我们,山治绿了,水治清了,这样的政绩若有价,那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它提供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价值。政绩岂能只是一些片面的经济指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