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国营芦台农场越来越壮大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9-19
第5版()
专栏:

国营芦台农场越来越壮大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国营芦台农场修理技工 苗凤刚口述
从废墟荒地上建设起来
国营芦台农场,是一个有五万二千多亩土地的大农场。日寇投降的时候,对这个农场大肆破坏;蒋匪军“劫收”后,又把日寇破坏剩下的电力扬水站和电动机,甚至建筑房屋的木材,都全部彻底地破坏了。五万多亩土地,除了几摊碎砖烂瓦,就只有茫茫一片的荒草了。
解放后,场长和所有人员到这个农场来的时候,没有宿舍,人们就住在荒草上搭起的帐篷里;七月,大雨连绵,铺的谷草下面流着水;没有柴烧,大家去打草;柴草淋湿了,人们就只好饿着肚子。尤其当海上风暴袭来的时候,帐篷就腾空而起,人们只好跑到十里以外的农村去借宿。就是这样,人们忍着饥饿、冒着风雨,用劳动的双手,夜以继日地修筑着道路,用拖拉机开垦着长满了一人深的荒草的土地。一九五零年,修复了能灌溉四万多亩水田的电力扬水站,开辟了全场的灌溉系统。这块荒凉的土地上,很快就生长起来了绿油油的秧苗。
这里的拖拉机手,大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和城市的失业工人。他们开始驾驶拖拉机的时候,技术不熟练,翻过的地盖不住草。而且操作不熟,常出故障。当时,有十四部拖拉机,只有一半能进行工作,一小时只能播种二十亩,耕一亩地要耗费半斤汽油。这种情况,在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很快就克服了。到一九五一年就提高到了每小时播六十亩,耗费的汽油也降低到每亩零点一八至零点二公斤。
一九五三年,我们国家进入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第一年,全场职工热烈地投入了爱国主义的劳动竞赛。在播种水稻时,拖拉机手们创造了每小时播种一百一十四亩的全国最高新纪录。收割小麦时,原计划每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十八亩,用油量零点五公斤;全体职工开动脑筋,提高技术,创造出每小时收割二十二点五亩的纪录,用油量降低到零点三公斤。这一年,农田普遍丰收了,每亩平均收稻谷五百七十多斤,最高产量达到八百七十斤。历年来的赔累现象从此扭转了,完成了上缴利润二十四亿二千五百万元的计划。
人随着农场成长起来
农场的巨大的成就,是使人兴奋的;最使人兴奋的,还是农场的人们的成长和变化。几年来,农场用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培养了大批拖拉机手,输送到全国各地农场。最使人感动的,要算是建场初期从天津收容来的二百多名乞丐。他们都是流浪街头的老弱乞丐;国家收容了他们,对他们进行了培养教育,现在都变成了国家的有用的人材,有些已被提拔为生产管理干部。很多优秀的工人,被评选为劳动模范。一九五三年评选劳动模范时,全场就有四个单位被评为模范单位,有一百一十七名职工被评为劳动模范。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国家建设的成就鼓舞着人们前进。我就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当我初调到芦台农场修理队做技工的时候,我是不安心的。那时我想:我是一个二十多年的老钳工,不让我回到重工业部门去,把我调来修理坏机器,会有什么前途?我曾经几次活动,想离开农场。党组织发觉我有这种思想,就几次派人和我谈话,反复地对我进行教育。周围的人们也在教育着我。当我看到全场职工弟兄不眠不休,为创造幸福生活辛勤劳动的时候,当我看到广大农民兄弟在国营农场带动下,组织起来,热望走向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时候,我才真正认识到我们的事业的伟大,决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稻谷装仓,是一件很艰巨的工作,农场每年生产七、八百万斤稻谷,都要用人工,一袋袋背上一丈多高的仓顶装仓,一不小心,就有跌下来摔伤的危险。每年光为装仓、倒仓,不知要用多少人工,花费多少资金。我就想:如果弄一个机器,人把机器一开,就能把粮食输入仓去,该有多好!我和修理队副队长徐达林、工人蔺浚顺就根据C—6康拜因螺旋推进器的原理开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领导方面从人力物料上和精神上都给了我很多支持。虽然在试制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最后终于胜利了。使用输谷器每小时能输谷五、六万斤,如以农场每年生产稻谷一千万斤计算,就可以给农场节省人工三千二百个,给国家节省资金四亿多元。
我又和修理学员宋英同志一起研究制成了水田锄草器。使用锄草器锄草,不光减轻了体力劳动,而且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多,除一遍草,便节省工资四千四百多万元。接着我还改装了扬场机,使秋收时的扬场也机械化了。使用这种扬场机,要比人工效率提高十二倍到十七倍,一年就可以给农场节省四千万到六千万元。一九五三年四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当选为全场一等劳动模范。
农场越来越壮大
几年来,我就是这样,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随着农场的成长而成长着,今天的芦台农场,已不是五年前的芦台农场了。站起来了的工人阶级,在自己的党的正确领导下,用双手在一片荒凉的废墟上,建设起来了先进的国营农业企业。农场工人的生活也大大地改善了。崭新的两万三千多平方公尺面积的新建筑物兴建起来了。除了办公室、宿舍,还有大礼堂、图书馆、俱乐部、食堂、澡堂和供职工子弟学习的学校,还有自己的电影放映机。全场职工人数,已由一九四九年的二百多人,增加到九百四十人。从耕地到收割、打场以至到最后装仓,全部生产过程机械化了,连收割牧草和拔萝卜,也都用上了机器。耕作技术在逐年改进,产量在逐年增加。一九五零年给国家生产了四百多万斤稻谷,十万多斤棉花和大豆;到一九五三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一千零七万斤。一九五三年水稻每亩平均产量是五百七十多斤,比一九五○年提高一倍,比当地农民每亩约计多产一百斤左右。
农场机械耕作的优越性,吸引着广大农民走向集体生产,农场周围的广大农村,在党的领导和农场的影响下,互助合作运动迅速地发展起来了。在芦台农场周围的宁河县,现在已建立起了二百二十五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十六个合作农庄。小北涧沽村已有百分之九十四点四的农户入了社。(米荣运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