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用灾场学说看金融风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27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用灾场学说看金融风暴
  齐长明
  审视亚洲金融风暴问题,既要有专业眼光,更需要宏观视野。因为许多事物,从内部看不清楚,而跳出来一下就能看明白。比如对台风云系的形状和移动路径,钻在风窝子里不好观测,而使用气象卫星云图则了如指掌。宏观思考还易于把握住事物的共性,提出统筹性的对策。
  事实上,金融风暴并不是单纯金融问题,它是一种社会大“灾场”。它警示人类:在社会联系高度紧密的时代,防范大“灾场”的问题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灾场”是超越灾区时空的灾害辐射及影响范围,它的主体不可视,许多国家的灾害和全球性灾害就是以这种神秘形式存在的。在现代战争中,开展信息战或实施精确打击,极易获得对国家整体或军队全局的结构性振荡,出现“场效应”,所以灾场概念首先产生于现代军人的头脑中。灾场实际上是一种“系统病”,灾场思想对于研究各种系统问题均有科学价值。
  灾场学说认为,灾害之所以具有超越灾区殃及全局的危害性质,具有惊人的穿透力和震撼力,除去灾因因素外,主要是因为社会大系统内部存在着链式反应结构。现代社会,在灾害触发或内部病变情况下对链式、连锁反应起作用的,主要是社会因果网络和社会信息网络。在这种结构中,既存在着线性传导机制,也存在着非线性传导机制———包括潜藏着若干个能够骤然放大连锁反应的重要环节。在缺少风险阻隔机制的一体化和网络化社会内,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反应链。链式反应结构平时虽呈稳定状态,却存在着条件变化时发生剧烈波动、自激增幅振荡或出现所谓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可能性。
  亚洲金融风暴就显示出典型的大灾场特征。首先,它主要是由社会系统的链式反应结构造成的。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益紧密,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金融业实现电子化后,资金调拨和信息传递速度空前加快,使金融恐慌心理易于瞬间形成和扩散。加之亚洲经济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结构性缺陷,金融体系尤其是货币市场缺少阻拦投机活动和非理性金融行为的一道道屏障,致使危机到来之时联动性过强。其次,它具有超越灾区时空不知多少倍的灾害辐射及影响范围。在这场危机中,问题首先出在泰铢与美元的汇率上,但危害迅速传导并放大。一方面,它迅速横向冲击,使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货币连锁性贬值,继而导致大批国际投资商和股民信心崩溃,大量资本逃逸,出现全球股市大暴跌;另一方面,危机逐渐纵向蔓延,汇市暴跌和股市狂泻造成亚洲一些国家及地区物价上涨、企业倒闭、出口减少、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并使一些国家社会矛盾激化,演化成政治动荡。同时,受灾国之间的防卫性互动还使危机交互影响,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当今时代,社会逐步走向一体化、网络化,信息、能量、物资和人员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联系空前紧密。社会一方面飞速进步,另一方面酿发大灾场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在世纪之交,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害一国、一洲乃至全球的社会大灾场有许多种类。比如,生态大灾场已经严重威胁到各生物链上无数物种的延续,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核扩散已成为严重的国际问题,甚至每一次核试验都形成全球性心理冲击波或外交风暴,引发新的地区性军备竞赛。艾滋病感染人数急剧上升,并造成全球性社会恐惧。蔓延世界的毒品正摧残着无数生命和家庭。一地的政治动乱可能造成一国乃至国际地区不稳定。美国有关专家认为,在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社会神经系统的时代,信息攻击极可能导致社会大范围的紊乱和瘫痪,因而美国必须把信息战问题作为战略问题来对待;摧毁敌方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要目标,有可能使该国的军事、经济系统的运行能力倒退许多年。
  用灾场眼光透视种种潜在的巨患,把防范大灾场问题放到战略高度认真对待,这也许该是从亚洲金融风暴中得到的重要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