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德占胶澳100周年研讨会召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6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德占胶澳100周年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 由中国史学会、山东省历史学会暨帝国主义与近代中国专业委员会和青岛市历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德占胶澳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近日在青岛市举行。与会学者就甲午战前的中德关系、德占胶澳与瓜分危机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德占胶澳对山东、青岛经济发展的影响、山东问题与巴黎和会及五四运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现摘要介绍几个主要观点。
  德占胶澳与瓜分危机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一般认为德占胶澳事件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但在这次研讨会上,有的学者指出,近代中国的瓜分危机实际上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以《南京条约》为开端,中国的领土不断地被列强蚕食和鲸吞,如英国蚕食香港、九龙,俄国鲸吞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日本割占台湾、澎湖等等。有的学者指出,瓜分狂潮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895年11月8日中日《辽南条约》签订为开端,历时两年零五个月,是列强合伙谋夺瓜分中国利权的时期;第二阶段以1898年3月6日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签订为开端,历时一年零一个月,是德、俄、英、法强索租地而引发瓜分和反瓜分斗争的时期。有的学者指出,德占胶澳是近代中国的分水岭事件,在近代中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清政府内部最高统治阶层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它也促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掀起了百日维新运动。自此以后,中国同外国之争,开新与守旧之争,帝党与后党之争全面展开,相互激荡,社会变革加剧。有的学者探讨了德占胶澳与戊戌变法的关系,认为德占胶澳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派更为急迫地要求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
  甲午战前的中德关系及德占胶澳对青岛和山东经济的影响。有的学者指出,甲午战前的中德关系至为密切,主要原因在于两国之间既无边界毗连,又无传教纠纷,商贸利益有限,因而没有发生重大的利害冲突。1898年德占胶澳后,在此设立了胶州湾总督,下辖四部(军政部、民政部、军民共同部和土木部)一会(参事会),大兴土木,青岛的近代化开始加快。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地区后设青岛守备司令官,下辖参谋部、宪兵部、港务局和民政部等,军事色彩甚浓。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在此设立胶澳商埠督办,下辖秘书处、政务处、保安处、交涉课等,脱离了军管。有的学者指出,近代青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受殖民侵略的影响,在德占时期和日占时期尤然。
  (危兆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