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抗洪前线“娘子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2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抗洪前线“娘子军”
  本报记者 郭嘉
  当你对那些舍生忘死的热血男儿的感人事迹由衷敬佩的时候,你一定不会忘记沿江大堤上“娘子军”们奋勇争先的身影。是她们,用爱心鼓舞着征战将士的勇气;是她们,用柔肩担起了抗洪抢险“半边天”。
  在湖北抗洪一线,记者就此感受很深……
  (一)
  她很年轻,她已经走了,她走得很匆忙……8月10日追悼会那天,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赶来为她送行,泣不成声,都说她是在抗洪一线累死的。
  44岁的周菊英是石首市大垸乡黄木山村妇联主任。汛期一开始,她就和男同志一样天天一身水,一身泥。一次,上面急需2700条编织袋。周菊英闻知,火速跑到广播室,向全村农户传达精神,号召在家的全体党员、村干部的家属紧急行动,带头完成。她动员刚回娘家的女儿彭艳、女婿张庆九冒着大雨,顶着夜色,踏着泥泞,挨家挨户收集。紧接着又叫女婿拉来两辆板车,一家三人连夜往返40公里,于凌晨4时将所有编织袋送到指定大堤。8时许,刚返回家中的她又接到指挥部的电话,催100个劳力上堤,她来不及换下湿衣服,便拖着疲倦之躯出了门……据泥南分部指挥长丁道平介绍,黄木山村每次劳力上得最齐,防汛器材运得最及时,周菊英倾注了最多的心血。
  关于周菊英的事迹还很多,小小篇章盛不下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和忠诚。
  武汉杨泗港上12码头被称之为“娘子关”。守在这里的汉阳港埠公司理货分公司35名员工中,只有3个男性。大水当前,堵闸口重任自然落在了这些女人柔嫩的肩上。7月24日下午5时多,下起瓢泼大雨,堤上告急。防总指示,沿江堤防增高5厘米。这意味着,在上12码头,要在几小时内把250吨黄土装进编织袋然后运上闸口。抢险到了此刻,已无性别可言。夏日的薄衫已无法遮体,泥浆把32个女人裹成了粗细不一的“圆柱体”。几个姐妹肩上压着沉重的土袋,但没人停下,也不能停步!
  险情排除后,男士们齐声赞曰:古时有镇守襄阳的夫人城,今日有镇守上12码头的“娘子关”!
  洪水面前,还有许许多多可敬的女性:武汉市江夏区上涉湖渔场妇代会主任徐金莲,黄陂县滠口镇刘集村村民赵元英,阳新县公路局筠山半山董道班青年养路工柯琴芳……她们或在汹涌浪涛中奋勇抢险,或在山洪袭来时舍己救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
  踏着泥泞,记者终于找到了正在深水中查险的监利县丁家洲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宋阳春:齐耳的短发,让人想起洪湖赤卫队中刚毅的韩英。只见她时而低头细瞅,时而手摸脚探,时而侧耳静听。得知记者采访她,她平静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位防守责任人应做的事,应多找民工们谈谈,写写他们。”
  7月20日晚,陡起的8级飓风把哨棚吹得左右摇晃、上下鼓动,两尺多高的巨浪拍击着堤岸,雨点像石子一样倾泻。大堤危急,恶战在即。宋阳春迅速带领全体民工不顾一切地朝最危险的段面摸去。雨点打在脸上一阵生疼,狂风几次将她卷倒在地。借着闪电的强烈光线,她发现堤身发生崩脱,像是被风雨撕开的一道裂缝。她扯起嘶哑的嗓门,一面派人向指挥部报告,一面调集器材。两分钟后,抢险突击队赶来了。她从容镇定,边指挥,边帮助抢运砂石。东方大白时,40吨砂石、200根木桩终于把脱掉的半边大堤补得严严实实,她却抱着肿得碗口般粗的双腿瘫坐在稀泥上。
  一个多月来,大堤上的风吹黑了她,雨水把她的皱纹冲刷得更深了。女儿来到哨棚看到双眼布满血丝、又黑又瘦、拄着拐杖一瘸一跛的妈妈,眼泪扑簌簌直掉。
  省市县领导在巡查丁家洲时,连连赞叹:“难得的女强人!”
  据省妇联主席蒋大国介绍,在湖北1300多公里沿江地带,各级妇联主席、主任全在抗洪一线组织指挥,巡防排险。与此同时,数百支“巾帼抗洪抢险突击队”、数十万娘子军活跃在千里江堤,成为抗洪大军中十分抢眼的亮点。
  为了抗洪抢险,团风县委副书记曹卫斌,心系大家,不顾小家,与丈夫对江守堤,40多天不下“水”线。
  为了抗洪抢险,汉南区副区长张莲珠,奋勇当先不让须眉,与男同志一样巡堤查险,一起抢修公路,一道安置灾民,一并送医送药,不舍昼夜。
  为了抗洪抢险,洪湖市妇联主席杨人元,连续4年披挂出征,担任螺山长江段副指挥长,刚做完手术的她,始终处在第一线。
  …………
  她们是一群伟大的女性。她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滔滔洪水,还有家庭的诸多困难,难舍的儿女亲情。
  (三)
  滔滔江水有终日,款款深情无绝期。
  电视中,我们看到27岁的农家妇女徐宏萍用乳汁清洗被毒蜂蜇伤的两名武警官兵伤口,展现了当代“红嫂”动人的一幕。
  在湖北长江大堤,类似的故事天天在发生。
  桂丹是杨德胜烈士的遗孀,6月份刚领的结婚证,原定8月18日举行婚礼。
  大水来临,丈夫杨德胜随队出征。这位空军某高炮团汽车连专业军士,8月1日晚在嘉鱼县簰洲湾抢险时英勇牺牲。突如其来的噩耗,将正在筹办婚礼的桂丹击昏在地。全家人将她送往医院抢救。住院期间,桂丹怀念丈夫,心系灾区,看到沿江军民奋力抗洪的壮观场面,她决定为受灾群众做点事,特意在原定举行婚礼仪式的日子,将原准备结婚的钱,为簰洲受灾群众购置了12万元的衣物,以告慰烈士的英灵!
  多么坚强的女子,多么高尚的品行。
  “兵妈妈”支前队是记者遇到的众多“巾帼服务队”中一支特殊群体。8月8日晚,解放军总后某部奉命驻守在武汉汉南区大嘴乡长江大堤上。第二天一早,住在部队营地不远的邓继兰就到自家果园摘了两大筐梨,上堤慰问正抢筑压浸台的官兵。邓继兰对战士们说:“我儿子江虎去年刚入伍,现在和你们一样,正在四川内江执行防汛任务。”
  邓继兰把全乡7名现役军人的母亲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兵妈妈”支前队。她们包揽了为360名官兵洗衣的活儿,每天早上去收集脏衣服,晚上把洗净的干衣服送给劳累了一天的战士们。
  江汉华等6名“兵妈妈”有的房屋被淹,有的鱼塘漫溢,有的耕地绝收,家里的活儿等着她们去做,但看到那些生龙活虎的战士,她们就想起了在部队服役的儿子,觉得为他们做点事才踏实。“兵妈妈”陈爱云每早4时就起床,熬好两大锅绿豆汤,一天两次送给堤上的战士们降温。为了让战士们吃饱吃好,7名“兵妈妈”还自发地凑钱拿物,慰问子弟兵,她们先后给官兵们送去了500公斤梨、一头肥猪和200公斤鲜鱼。
  送去声声问候,捧出颗颗爱心。眼下,各种形式的“巾帼家政服务队”、“女子医疗服务队”、“军人服务队”等正源源开赴抗洪前线,开赴灾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