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洪湖又唱浩气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洪湖又唱浩气歌
  ●当年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响大江南北,今朝“十字”歌荡气回肠
  ●这里江堤单薄、脆弱,本世纪曾发生四次大溃口
  ●而今大堤岿然,城乡一片安宁
  洪湖市三面环水,外有长江、洞庭湖、东荆河三水交汇,内有百里洪湖顶托,是个被称作“头顶一条江,腰缠一道河,脚踩一盆湖”的“水袋子”。这里的江堤堤身单薄、矮小,沙基堤段长,御洪能力很差。在本世纪就发生了四次大溃口。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上的特大洪峰一个紧接一个,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洪湖江段就像一条悬河,水位始终高出市区和江汉平原八九米。高水位长时间浸泡和冲击,使洪湖一百三十五公里长江干堤和六十九公里连江支堤险象环生,仅重大险情就有两百六十七处,特大险情三十五处,占湖北全省重大、特大险情一半以上。
  洪湖严峻的抗洪形势牵动着中南海。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亲临洪湖,温家宝副总理四次来到洪湖。在第七次洪峰来临时,江总书记作出了“以洪湖地区为重点,严防死守,坚决夺取抗洪斗争最后胜利”的重要指示。
  “记者同志,你知道洪湖老百姓中流传着一首“十字”歌吗?”来北京参加抗洪英模大会的洪湖市副市长戴刚年问,““十字”歌是:一声令下,二话不说;三个确保,视死(四)如归;五级(村、镇、县、市、省)督查,六亲不认;七月涨水,八方支援;九战不退,十分戒备。这“十字”歌,是洪湖抗洪斗争的真实写照。”
  八月十日,长江第四次洪峰逼近洪湖市。高水位中浸泡了一个多月的八八潭堤段,就像一个筛子,到处渗水。上午八时,八八潭中突然一个劲地往外冒水泡,燕窝镇副镇长余新河赶到现场,往潭中一看,潭里像一锅煮开了的稀饭,大泡带小泡,裹着黑黄色的泥沙翻作一团。他断定这里肯定有管涌,于是一个猛子扎进水中。急剧上翻的水头灌得他满嘴、满耳都是泥沙,几次被涌水顶出了水面。他拿了一根竹篙作支撑,又一次次潜入水中,终于发现了一个口径一点八米、出水量为每小时二十五立方米的特大管涌,在周围堰潭内又同时发现了十多处管涌群。如不紧急抢救,大堤随时有溃口的危险。险情火速上报,省防总副指挥长王生铁在一小时内打来八次电话,督促紧急抢险。洪湖现场指挥抗洪的湖北省副省长张洪祥、荆州市委书记刘克毅和水利专家曾祥培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三千多军民迅速投入抢护。前线指挥长和专家们根据险情果断决定,采取大面积围堰抽水反压方案,控制八八潭重大管涌群。那天气温高达四十摄氏度,热得人喘不过气来,人们在高温下扛着五十多公斤的砂石料,拼命奔跑,与洪水争时间抢速度。衣服湿透了,鞋子跑掉了,脚板划破了,也全然不顾。二十二岁的青年农民李锦成,在初汛到来时就上了堤。连续一个多月的劳累,使他有病的身体更加虚弱,几次晕倒在大堤上。村民们要送他上医院,他再三推辞,说:“不要紧,我年轻,扛得住!”仍然和大家一道抢运砂石。就在他背着沙袋爬上大堤的时候,突然口吐鲜血,一头栽倒在江堤上,再也没有苏醒过来。七十二岁的肖德胜,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带着五个儿子、三个儿媳、两个孙子,组成了一支“特殊突击队”,来到堤上抢险。乡亲们劝他下堤休息,他坚决不答应,他说,“我已在战场上死过几回了,这次就是死了,我这把老骨头也要变成木桩牢牢钉在大堤上!”正是靠这种顽强拼搏精神,几千大军经过十九个小时的激战,一道周长两公里、面积达三百亩的大围堰抢筑成功,特大溃口性管涌险情终于被制服了。
  当大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第六次洪峰像脱缰的野马,咆哮而来。八月二十日傍晚,风云突变,江面上滚着七八级狂风,狂风掀起两米多高的巨浪,巨浪挟夹着暴雨,砸向七家垸堤段,子堤一下子就被撕开了两百多米长的大口子。千钧一发之际,市长韩从银和四位将军率领三千多民工和解放军、武警官兵跑步赶到。韩市长和几位将军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指挥抢险。同志们几次拉老韩靠后,他一甩膀子说:“我是一市之长,危急关头只能上前,岂能靠后!”洲脚村二十六岁的民兵连长方红平,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在今年七月抗洪的火线上,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子堤将要溃口的时候,他率先跳入水中,用身体拼命顶着快要被冲垮的子堤。一个巨浪打来,他被卷入洪水之中。一刹那间,他迅疾抓住了一根楠竹。这时耳边忽然传来村民涂家登的呼救声,他使尽全力把楠竹推给涂家登。家登得救了,而方红平却被无情的江涛吞没。
  洪湖大地,是红色的土地;洪湖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戴刚年说,为确保大堤万无一失,夺取抗洪斗争的最后胜利,洪湖人民在严防死守干堤的同时,还主动将沿江十五个民垸扒口蓄洪。但为了抗洪大局,洪湖人民毅然舍小家,保大家,甘愿作出巨大的牺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