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根本问题是提高人的素质——关于武钢努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6
第10版(理论)
专栏:

  根本问题是提高人的素质
  ——关于武钢努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调查
  武轩礼 鲁设策 任理轩
  编者的话:当前,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国有企业焕发生机与活力的良好机遇。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实践表明,要有效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牢牢抓住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这一根本问题。现将武钢努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调查报告刊发于此,希望能给读者以启示。
  企业的生存发展最终取决于职工的整体素质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从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出第一炉铁到今年4月,武钢钢和铁的产量分别累计达到一亿吨,上缴利税三百三十多亿元。1997年在钢材市场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武钢的钢和铁的生产仍然创出历史最高水平,产量分别达到六百万吨,利润总额达四亿元,居全国钢铁企业的第二位。武钢的大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
  七十年代,武钢引进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米七轧机系统。投产之初,有的外国专家曾断言:凭中国人这样的素质,决啃不动一米七轧机这块“洋面包”。没有外国专家的指导,一米七轧机将会变成一堆破铜烂铁。这番话极大地震动了武钢的职工,他们下决心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先是从提高领导素质抓起,把一大批懂专业、会管理的优秀人才提拔到相应的领导岗位。调整后的公司和厂矿两级领导干部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由原来的20.1%提高到82.6%。武钢以管理和操作现代化设备为目标,对职工广泛开展思想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和现场技术练兵,使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到1985年,一米七轧机的生产能力终于达到了设计要求,武钢的钢、铁生产迈上了“双四百万吨”的新台阶。事实证明,没有外国专家指导的一米七轧机并没有成为“破铜烂铁”,而是成为武钢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阶梯。当然,武钢人对人的素质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并没有停留在一米七轧机上,而是举一反三,上升到了理论层面。
  重视人的素质,是由企业和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非常关心提高人的素质问题。他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武钢作为这样一个现代国有特大型工业企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自觉地遵循人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人的素质的提高,带动企业和生产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命运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发展取决于对“市场”的占有。表面上看,企业是靠自己的产品质量、数量、价格、品种和服务参与竞争的,其实在背后起作用的是人。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始终主导着企业竞争力的一切因素。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技术的创新,资金的使用,而这些工作都是在人的作用下实现的。人的素质高,这些工作就会比较容易做好,即使有漏洞也会及时主动地补上;人的素质低,再先进的设备,再完善的制度,也会捅出“漏子”。四十年来,武钢在这方面有数不清的经验教训。为此,武钢党委书记张明达明确指出:“武钢能不能生存和发展,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适时而有效地提高武钢人的整体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是社会主义企业对职工负责的根本性举措。武钢于1993年开始推行“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人员分流工作。怎样对待下岗人员?武钢党委认为,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对职工负责。武钢制定了周密的职工培训计划,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提出“一岗多能”、“精一业会两手”的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素质教育。几年来,武钢已经成功地剥离出七万多名职工进入非钢产业,许多人在新的岗位上如鱼得水,1995年全公司的非钢产业收入达到了三十七亿元。
  提高职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
  人的素质是一定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讲提高职工素质,不能脱离企业发展的实际,更不能离开社会进步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所谓“抓素质”,应致力于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其中主要是:
  思想政治素质。武钢一直有“讲政治”的优良传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武钢党委明确提出,尽管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运作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没有变,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没有变,仍然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仍然要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列。现在,一些职工转岗、下岗是正常现象,不能因而丧失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国工人阶级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近年来,武钢党委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把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始终放在职工教育的首要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查显示,武钢职工在政治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呈现出五大特征:政治信念坚定,广大职工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认同程度高;价值取向积极向上,能够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工作态度端正,积极关注企业的生存发展;社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踊跃参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保护环境等社会公益活动。事实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广大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充分表现了工人阶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科学文化素质。当前,科学文化素质是衡量人的素质高低的基本尺度。特别是当知识经济的浪潮滚滚而来的时候,武钢人越来越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的深刻涵义。只有掌握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创新能力,才有资格成为知识经济的主力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根本在教育。为了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武钢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的教育委员会,制定了《职工教育条例》和《职工自学成才奖励办法》。如今,武钢的基础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工程教育并举,各种类型的科技讲座、文化讲座经常举办,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业务素质。在武钢,职工学技术、讲技能的气氛十分浓厚。他们说,作为工人,思想政治过硬不过硬,科学文化水平高不高,最终都要体现在“干活”上;把“活儿”干好的直接条件,是深厚的业务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武钢多年来始终坚持开展大规模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技能训练,并形成了完善的训练网络,每年参加技能训练的达三万五千人以上。近两年,全公司六十九个厂矿,七千零五十三个班组,一千零一十二个工种岗位近十万人次参加了不同层次的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和公司组织的“技术运动会”。目前,工人的技术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初级技工占职工的比例由1980年的73%下降到13%,中级技工由26%上升到67%,高级技工由0.76%上升到20%。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直接带动了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1994年10月,武钢通过国际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成为我国第一家通过此项认证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心理素质。武钢把培养职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态,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们运用多种形式,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革观,既学习怎样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又学习怎样在失败中奋起,转败为胜,还学习怎样掌握主动,避免失败,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近年来,武钢遇到了很多困难,广大职工不悲观失望,不怨天尤人,而是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想方设法,共渡难关,表现了新时代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情怀。
  牢牢抓住提高职工素质的关键环节
  武钢在提高职工素质方面之所以能卓有成效,主要是因为他们紧紧抓住了“领导、榜样、集体、方法”这四个关键环节。
  着眼于人的现代化,领导目标始终如一。抓职工素质的提高与抓其他工作一样,关键在于领导,领导的认识必须端正。提高职工的素质,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常抓不懈。武钢在“八五”、“九五”发展规划中,都详细地确定了职工素质发展目标和基本措施,并层层分解,落实到全公司各级领导干部,把它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硬杠杠”。
  着眼于全体职工,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企业素质的高低,不是取决于个别人、少数人,而是取决于全体职工的整体素质。因此,武钢强调: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全体职工的整体素质上。但是,为了抓住“全体”,必须先抓住“关键的少数”,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和人才的带动作用。多年来,武钢始终坚持人才开发与生产开发、技术开发并举的方针,涌现了大批人才和先进模范人物。这些人是职工学习的榜样,提高素质的标杆。武钢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大批人才和先进模范人物带动、帮助身边的同志一道前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着眼于个人觉悟,依靠集体的力量。提高职工素质是一种群体行为,但必须从“人”的个体抓起,落实到个体。人的素质的提高依赖于个人的觉悟,内因是“根本”,外因的作用是激活内因,引发内因的变化。武钢严格遵循这一法则,一方面积极启发每一个职工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发挥集体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一个“塑造人”的良好环境。在武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各类组织结合自己的工作对象和特点,各有侧重,互相配合,形成了提高职工素质的“立体网络”,取得了显著成绩。
  着眼于实效,注重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在武钢,抓人的素质与抓产品质量一样,都是“实打实”的;提高职工素质要讲究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有效性。例如,他们运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多次视察武钢的生动材料,对广大职工加强工人阶级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成立学理论工人讲师团,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化理论教育。在提高业务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他们从武钢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应急培训、技能培训、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培训、新项目及转岗培训,做到教育同推动公司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化管理、提高职工岗位技能相结合,强调培训以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短线为主、内培为主。这样,既缓解了工学矛盾,又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武钢实践的启示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保证。武钢的经验雄辩地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在于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在现代社会里,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只有他们,才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是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办企业当然需要过硬的领导班子、杰出的经营人才。但是,要把企业搞好,还必须充分挖掘、调动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无穷的智慧。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离开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的企业和现代化工业是办不好的;“没有广大工人群众的支持,企业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由此可见,要搞好国有企业,就应该把功夫下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上。
  工人阶级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担负起“领导阶级”的历史使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阶级,就在于它总是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承担起领导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工人阶级决不能因为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就忘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看到,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工人阶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按照时代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工人阶级才能在社会大变革、大发展中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
  切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首先是领导班子过硬。多年来,不论企业内外发生什么变化,武钢党委总是努力“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对于提高职工素质,他们想到的不仅是武钢的前途命运,而且是工人阶级的使命、国家发展的大局,这就使得他们的认识更深刻,工作更自觉。其次是党员队伍过硬。在武钢,党员们都是戴着“共产党员”的徽章上岗的;要求工人群众做到的,共产党员先做到。正是有了党员的模范作用,才带动起了一支高素质的武钢职工队伍。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也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