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让碧水青山绕京华——北京市实施京津周围地区绿化工程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6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让碧水青山绕京华
  ——北京市实施京津周围地区绿化工程印象
  本报记者 赵永新
  20年前,本报刊登的一篇题为《风沙紧逼北京城》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植树种草,改善首都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历史命题。于1986年启动的京津周围地区绿化工程,把北京市的14个区县列入其中,计划用15年时间新增造林面积38.4万公顷。
  转眼12年过去。在天高气爽的初秋,记者驱车前往平谷、密云、怀柔、昌平等地采访,所见所闻令人兴奋,同时又让人产生些许紧迫感……
  密云水库漾清波
  作为首都主要水源基地的密云水库,担负着北京近一半的城市生活用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而在建库之初,水库周围地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入库泥沙量达476万立方米,超过设计输沙量的76%,水库面临“短寿”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盆生命水,密云水库流域内的群众从建库之初就开始大面积植树造林。据密云县的同志介绍,早在1980年之前,当地群众就在水库周围营造了3万余亩水源保护林、10余万亩薪炭林。进入80年代,特别是1987年北京市人大通过了“加速密云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决议后,密云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保证首都人民喝净水,密云人民要富裕”的奋斗目标,飞、封、造、管并举,加大了造林力度。截至1995年底,人工造林38.1万亩,飞播造林3.6万亩,封山育林5.5万亩,抚育中幼林35万亩,使密云县境内的林木覆盖率由1988年的35.1%提高到66.5%。
  而今,站在密云水库的大坝上极目四望,四周群山披绿,开阔的水面上碧波荡漾,宁静而安详。北京市林业局副局长于志民告诉记者,经过密云、怀柔、昌平、延庆四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密云水库流域内的有林面积到1995年增加到37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60.4%。水源涵养林充分发挥了蓄水保土、减错洪峰的作用,入库河水由浊变清,入库泥沙量比建库之初减少60%,水质连续保持国家地面水体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绿山富民结硕果
  北京市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2%,既要绿又要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山区农民的强烈愿望。北京市林业部门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在大力营造生态林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帮助山区群众发展林果业,大搞绿山富民工程。记者在平谷县耳闻目睹了这一工程带来的无限生机。
  关上村地处平谷县的深山区,人均5亩山1亩田。过去村里尝试办企业致富,结果不仅没赚几个钱,还荒了山,误了田。1991年王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实行“战略转移”,打响了绿山富民攻坚战。他们在全县率先推行荒山租赁制,调动了村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同时,村里聘请果树、水利专家规划指导,山顶栽松柏,山坡、山沟种果树,引水上山,实行果粮间作。短短几年间,山变绿,民变富,关上村家家吃上了自来水,户户装上了闭路电视,柏油路铺到了山沟里。指着那一株株果实累累的板栗、核桃,王胜自豪地说:“我们这叫作‘办带根企业,建绿色银行’,既绿了山,又富了民!”
  如今,“关上村”遍布平谷县。据该县主管林业的副县长陈占国介绍,全县已形成了以林果为主导产业,蔬菜、畜牧、旅游、粮食等多业并举的全方位发展格局,1997年山区、半山区人均果品纯收入达1000元。同时,该县于1995年提前3年超额完成北京市下达的林木覆盖率指标,达到51.3%。“既抓绿又抓富,充分调动了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给山区人民开辟了一条希望之路。”陈占国如是说。
  据介绍,目前全北京市果树面积已达210万亩,果树承包户22.3万个。1997年全市果品产量达到5亿公斤,产值达12亿元,出口创汇1900万美元。一个绿山富民的新高潮正在京郊大地蓬勃兴起。
  义务植树立功劳
  昌平县境内的龙山、汗包山,原来是两座“兔子不拉屎”的荒山。1982年,这里被划为北京建材集团的义务植树责任区。时任该集团家具公司行政科长的李志平,从北京来到昌平,专门负责指挥植树造林。他边学边干,很快成为种树行家。每年春季,他自己上山刨坑、挑水不说,还对前来义务植树的建材职工进行技术指导。16年来建材集团在龙山、汗包山上种树195.3万株,存活率达90%以上,使近万亩裸露的荒山披上了绿装。为巩固绿化成果,建材集团还在山下建了绿化、生产、休养“三结合”基地,李志平等十几位老人常年在此居住,看护着山林。
  这不过是北京市义务植树的一个缩影。自1982年以来,中央和北京市属的1600多个单位先后在十三陵等郊区前山脸风景区和康庄等风沙危害区安营扎寨,年复一年地打攻坚战、阵地战,绿化荒山荒滩。16年来累计投资2.5亿元,植树10.4亿株,绿化面积达60万亩。
  “义务植树不仅加快了北京市绿化造林的步伐,而且使更多的干部、职工树立了绿化意识,增强了护树、爱树的责任感。”北京市林业局的领导这样告诉记者。
  望未来任重道远
  从下面这两组数字,人们不难看出北京市实施京津周围地区绿化工程12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截至1997年,全市有林面积由1985年的45.82万公顷增加到73.5万公顷,林木覆盖率由1985年的23.57%提高到38.26%;北京市中心区每平方公里的降尘量由1986年的月平均21吨降低到1997年的16.5吨,扬沙日天气由“七五”期间的年平均9.6天降低到“八五”期间的3.8天。
  在成绩面前,北京市领导的头脑异常清醒。该市副市长岳福洪告诉记者:“北京市目前的绿化美化水平与首都的地位、性质、功能还不相称,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不小的差距,与当今世界上一些现代化大都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放眼未来,北京市的林业建设任重而道远。”
  为了实现把首都建成“生态健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大都市”的长远目标,北京市政府提出,要做到“六到位六保障”,继续实现“四个转变”——
  领导到位,组织保障;认识到位,宣传保障;规划到位,法律保障;计划到位,资金保障;责任到位,制度保障;服务到位,政策保障;
  从重造轻管向造管并重转变,从增长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从单纯绿化向绿化与经济相结合转变,从重点绿化向普遍绿化转变。
  目标既定,措施亦出,关键在于落实。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伟大祖国的首都将变得更绿更美更洁净……(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