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照亮麻风病世界——记北京友谊医院女研究员李桓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6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人物

  照亮麻风病世界
  ——记北京友谊医院女研究员李桓英
  张建枢
  北京友谊医院热病研究所女研究员李桓英,19年前背起药箱,只身奔赴大西南,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她创造性地运用不住院短程联合化疗法,使万余名麻风病患者重获新生。为了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李桓英历经艰险而不悔。
  云、贵、川三省为我国麻风病高发区。千百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麻风病被视为不治之症,人们谈“麻”色变。
  1979年春季的一天,李桓英来到西双版纳一个麻风寨里,神色自若地与麻风病人握手,给他们检查病情。到了吃饭时间,李桓英就与村里人同饮一桶水,同吃一锅饭。她根据在国外学习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在南醒村开始了不住院联合化疗试点工作。她和基层的麻风工作人员一道,从给每家竹楼编写门牌号码、登记病人做起,每天给病人发放药物,并教他们服用。经过两年的治疗,47例多菌型病人全部治愈。
  当时治疗麻风病采用终身服药法,医学界认为一停药麻风病就会复发。终身服药不但费用高,而且使患者永远摘不掉麻风病人的帽子,无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李桓英经过认真试验,采用联合化疗后,24个月就可停药。
  不住院短程联合化疗既经济又有效,开创了麻风病治疗的新模式。卫生部自1982年开始在全国推广这一疗法,使大量麻风病人免除了住院治疗和终身服药之苦。目前,这一方法已在全世界推开。
  经过不懈努力,云、贵、川三省已知麻风病人占全国麻风病人的比例,已由50年代初的70%下降到如今的50%,万余名傣族、彝族、苗族、壮族患者获得了新生。
  作为全国范围统计,我国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基本消除麻风病的指标。但李桓英并没有因此而松一口气。她知道,现在全国每年仍有大约2000名新发病人,而且一半是集中在云、贵、川三省,其中云南占了1/4。从1996年开始,75岁的李桓英又开始奔波于云南的文山州、西双版纳等地,开展特别行动计划。
  所谓特别行动计划,就是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到村寨里搞普查,寻找麻风病人。李桓英亲自给普查人员讲课,统一诊断标准,决不让一个麻风病人漏查。她还参加了勐海县两个乡的调查,查出麻风病早期皮损37例,其中11人是少年儿童。
  她半开玩笑地说:“不把最后一个麻风病人找到,我是死不甘心!”
  无情岁月催人老。今年77岁的李桓英已是白发苍苍,但老人仍在为祖国的麻风病防治事业忙碌着。她说:“在国外那几年,我总觉得自己像无根的浮萍,飘来飘去;如今把根扎在了农村,想拔也拔不出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