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中国模特 离世界水平还有多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9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中国模特
  离世界水平还有多远
  付勇
  历史不长的我国模特业如今已拥有庞大的队伍,频繁亮相于各地的T型台上,成为电视节目、服装展示、文艺演出中的重要部分。然而他们的水平究竟如何?
  两年一度的中国新丝路精英模特大赛暨世界超级精英模特大赛中国选拔赛终于落下帷幕。新疆姑娘岳梅的夺冠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不免让人颇多思量。当时就有不少摄影记者寻遍成堆的胶卷相纸,却几乎找不到岳梅比赛中的照片。仔细一回想,原来没料到她会夺魁,“押宝”押错了对象。于是有人问,选拔名模,究竟是什么样的尺度和标准?
  评判尺度
  其实,不少记者和观众对夺冠者看走了眼这种情况并非第一次。记得1996年的中国模特之星大赛上,大连选手杨岩获得冠军后,场下就有不少人反映“为什么选她?”
  此次超级模特大赛执行总监、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艺术总监汪桂花女士说,第二届、第三届评出的陈娟红、周军给人一种气质独特的感觉。虽然后者没能像前者一样从国外捧回世界超模的金杯,但她得天独厚的身架和行云流水的走台风范标志着中国模特比赛不再是选美比赛,而是以职业的角度在选拔。接下来的中国超模大赛,选出了谢东娜、路易和岳梅,她们又是一种风格:比较青春,有新意。
  有评委这样解释冠军岳梅与国际潮流的关系:今年服装市场弹性面料风靡,对模特要求年轻、健美、有爆发力,恰好岳梅曾受过专业性体育培训。如此回顾,第四届大赛谢东娜以“平易近人,清纯文静,具有古远的东方雅韵”获得桂冠,其时国际服装界不也正劲吹“亚洲风”吗?第五届大赛按国际潮流提出“不仅要选择一个可以走台的时装模特,还需要能够拍出好照片和能当一种专业推广的全能模特”,充满活力并清纯可爱的路易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台上风貌
  国际模特界比较知名的男模兼编导亚历山大·罗斯来中国参与第四届“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编导工作时曾说过:“身材与相貌固然重要,但决非唯一标准,最重要的是模特的气质,这种气质往往由特定的表演需要来决定。”
  看外国名模表演,随着表演的抑扬顿挫,观众情绪也随之起伏跌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久远的遐想与回味。看我们有些表演,则是模特台上转,观众眼花缭乱,一场演出下来,如同过眼烟云,难有几款印象深的。
  若论容貌、身高,中外模特并无多大差异。可是同样是走台,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好的模特似乎是用心在体味,和着音乐的韵律弯曲与舒展,身体的每一条曲线都按着音乐的节奏变幻。如果用慢镜头分解她们的步态,就会发现每一步中有几处极短暂的“定格”,从而产生轻捷感和节奏美。她们的脚掌不是简单的平伸落地,而是先足尖再足前掌最后足跟。我们的很多模特似乎是整条腿平均用力,按同一节奏,脚是平伸落地,体现不出韵律美。
  名模对服装的悟性极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靠其浓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和美学修养。不少中国模特尽管极力想把服装展示好,但因文化内涵的不足,她们对服装的悟性,对服装与历史、民俗文化的关系等理解得不那么透彻,所以有的模特就把展示服装变成了表现自己。
  最新消息
  这次超模大赛前三名和十佳的产生,评委非常注重个人的素质。参加这次大赛的模特,学历大都比较高,十佳中有几位是大专学历和大学生,进入十佳的还有学金融的呢。比如亚军黄敏仪是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学生,马妮娜是长春市农行电大金融系学生,秦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陈嘉佳就读于音乐学院,叶璇来自中国纺织大学服装与表演专业,韩宇就读于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
  这对中国模特业来说,可谓最新消息,学历和知识层面的提高,将有助于中国模特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这又不得不让我们想起,某些学校开设的模特专业实际成绩并不理想。
  中国模特业虽年轻,但国内为该行业培养人才的高校不少见,自苏州丝绸工学院第一次设立模特表演专科以来,设有相同或相近专业的高校不下十余家,中国纺织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甚至设立了模特表演专业四年制本科学业。
  有了高校文凭不一定就能成为好模特。笔者在北京服装学院了解到,现在给模特班的学生上课没有专业课的课本,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教师队伍。目前,从事这方面教学的老师有一部分是搞舞蹈的,一部分是搞表演的,还有一部分是学服装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老师们只能一边教一边学,一边积累经验。学生们参加演出的机会少。由于学校还是以教学为主,所以并不太赞成学生过多外出参加演出。
  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管理人员认为学校对模特表演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市场脱节。他们说,把模特推向市场的最好方式就是参加比赛。笔者翻阅了新丝路五届超模大赛前十名获奖选手的名单,前十名竟无一人出自高校模特表演专业,这又是一个让人尴尬的事实。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模特经纪公司,都更爱网罗在模特比赛中表现尚佳、但因某种原因落选的选手。他们也承认,从高校里走出来的模特对时装的领悟力强,有优势,可也有落入表演套路的局限性,所以他们宁愿培养没经过打磨的毛坯式的选手。在他们眼中,拥有文凭的高校模特并不一定具备当模特的最佳条件。另外,高校模特年龄偏大,毕业时年龄都在二十二岁左右,已经错过了当模特的最佳年龄。而在国外像辛迪·克劳馥、凯特·摩乐、纳奥米·坎贝尔……这些超级模特都是在不够二十岁就成为超级名模了。
  寥若晨星
  有人认为,中国模特离世界水平差得太远,是因为身价太低,也没有钱来培养和包装模特。据闻,超级名模克劳蒂亚·席弗曾创下过一千万美金的世界最高年薪;1995年,国际名模的出场费约为每场一点八万美元。国内模特的身价据知情人士透露,一般模特们的出场费也就三五百元,而名模出场走台则有个“基本价”,最高达一两万元。其实中国模特和中国模特界距离世界水平的不是金钱的多少,而是一个行业发展过程中处在初级阶段所必须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从行业规范、商业运作等方面来寻找。
  国内有规模有影响的模特比赛不外乎超级模特大赛和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后者是典型的模特选拔赛,是非专业模特的“龙门跳”,而前者则是职业模特在其职业生涯中成为名模的一大赛事,大大小小的全国各省市的模特公司,包括有模特队的企业几乎全都到场。此外,上海、大连、深圳、宁波等地的模特比赛属于区域性,其规模和评判标准侧重不同。模特行业应尽快规范模特的发掘和培养过程,在模特比赛这一问题上,做到宁缺毋滥,改变某些比赛为某些活动应景而设的性质,加强专业化和商业化的运作,留几个比较有规模的、有评判特点和不同商业目的的大赛足矣!整个社会舆论应该正视模特的职业性。纵观多次模特比赛,比赛场内闪光灯频频亮起,女孩子们的倩影纷纷出现在报纸、杂志和电视中,模特的评比和模特的故事成了现代都市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模特行业的发展,真正用商业行为来评判模特比赛?模特的出现,尤其是作为一种职业的出现,并不只为了取悦观众,所以社会舆论应该用带有商业、文化和专业的思维去观察。
  目前,中国模特平均年龄是二十二岁,艺术生命一般只有六至八年。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模特队伍——号称数万之众的时装模特。但成名的机会却是有限的,模特大赛规定的参赛年龄是十八至二十四岁,必须在成千上万名选手参加的全国比赛中获得头三名才能成为名模。可以说,能够戴上“名模”这顶桂冠的人实在是寥若晨星,更多的则是满怀热情与幻想投身此行,但还未来得及被人们记住便不得不默默离去……
  题图: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模特大赛颁奖盛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