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钢琴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9
第11版(大地周刊·作家文苑)
专栏:

  钢琴人生
  许大立
  钢琴,是神奇而美妙的,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和发明之一。在全部乐器家族中,钢琴是表现力和创造力最强的乐器,音域宽,音量大,音色变化丰富,从晚间微弱的蛙鼓虫鸣,到火山爆发式的轰然巨响,以至自然界听不见的人类感情的翻腾起伏,都可以从那些毫无生命气息,呆板排列的八十八个黑白键上淋漓尽致地倾泻而出!
  上述文字是我在自己的一篇名曰《琴痴》的中篇小说里对钢琴的理解与描述。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两代中国钢琴家为艺术献出青春乃至生命的凄婉故事。我在四川音乐学院求学的年月里曾经见到许许多多非常平凡却又高深莫测的钢琴大师,听到许许多多关于钢琴、关于钢琴家的轶闻趣事,于是我在几年后完成了那部小说;而心底蕴藏了近二十年的另一个梦——拥有一架自己的名牌钢琴——终于在今年暮春时节得以实现。当我小心翼翼地指挥民工将我的“雅马哈”演奏琴在客厅里摆放端正,小心翼翼地将琴盖打开,用我那非专业钢琴师的硕大的手指弹响第一个音符的时候,我顿时觉得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浸淫着丰润的蜜汁,我的每一根神经都随之而颤动,近二十年的饥渴仿佛一下子全被化解,多么慰人心腑的乐音啊!
  我不是专业钢琴师,更不会成为钢琴家,世界上没有二十多岁学钢琴而成家的!然而奇怪的是,我居然莫名其妙地用每日六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学会了键盘,学会了在枯燥的黑白排列中灵巧地跳舞,自然,这种跳舞不是专业的,而是非常浅白的初级的自我欣赏,一种满足我的声乐专业需要的自弹自唱的自我愉悦!
  我得感谢我的键盘教师杨汉果。杨汉果是四川音乐学院首屈一指的钢琴大家。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钢琴家成了我的老师,岂不是天赐福于我?杨先生温文尔雅,上课随和自然,每次进琴房并不急于授课,而是与你谈心,一点架子没有,自然使你放松下来,往往在不经意之中传授了诀窍。记得杨先生教我前的学期考试,我的键盘只考了D(不及格),杨先生并不鄙视我,说:“别急,慢慢练,练成啥样就啥样,右手要纯熟,左手能弹一、四、五和弦即可,稍加变化,即可应付一般的弹唱需要。”就在他春风春雨般的诱导润泽下,我的弹奏竟然大有长进,结业考试时一跃而成为全班第五,成绩为A-(优减)。有意思的是,杨先生还有一个很年轻的学生刘忆凡,却是钢琴专业拔尖的高材生,我与之一老一小恰成反差。如今的刘忆凡已成为赫赫有名的钢琴家,曾多次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奖,长居美国。
  我的中篇小说的两代主人公的原始模型即来自杨、刘两位钢琴大家,只不过他们只是触发我创作的“引信”,而故事的大量素材,则取之于音乐学院的生活,或者是合理的想象。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么两件事:一是“文革”中,造反的学生将学院的上百架钢琴搬到大街上筑成街垒,以防止另一派的攻击。这是一种多么残酷的对文化的践踏!
  另一件是曾经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学生过于勤奋,五更即起练习钢琴,最终因心肌梗塞死在钢琴之上。
  如今,我坐在自己的“雅马哈”钢琴前,挺直胸膛,轻舒双臂,两手关节外凸,微眯双眼,想象并模仿某位钢琴大师的作派,让旋律从指下缓缓流出,时而探身于前,时而仰首于后,弹库尔蒂斯的《重归苏莲托》,弹格里格的《索尔维格之歌》,弹卡普阿的《我的太阳》,弹亨得尔的《绿叶青葱》,也弹流行了几十年的中外名曲。
  感谢生活,因为生活让我拥有了珍贵的钢琴!感谢生活,因为生活终于给了我时间、空间,让我在知命之年找回了琴瑟之乐!而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礼记·乐记》中曾有如此绝妙的乐语:“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我的钢琴,兴许我笨拙的双手已不能展现你的品位与价值,然而你掩藏于我心底的乐音,你的“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之妙曼,将永远滋润我的生活、我的岁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