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抗洪女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9
第11版(大地周刊·作家文苑)
专栏:

  抗洪女兵
  冷冶夫 隋连军
  今年夏天,在东北抗洪抢险的数万大军里,到处可见巾帼英雄着一身迷彩在抗洪大堤上穿来飞去的身影,其中就有黑龙江武警总队哈尔滨指挥学校的十八名女教员。8月中旬,在哈尔滨江北外贸大堤的抗洪抢险战斗中,这十八名女教员组成的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
  道外的江北外贸大堤是哈尔滨防汛的险中之险,只要保住外贸大堤也就保住了哈尔滨。为确保外贸大堤的安全,数万名军民奋战在大堤上。
  8月13日,黑龙江省武警哈尔滨指挥学校接到抗洪抢险的命令,此时遍布全国十多个省的学员和教师们收到电报后纷纷返回学校。指挥学校的二十名女教员一接到抢险命令,也都立即返回学校。但为了照顾这些女同志,学校领导专门做出特殊照顾她们的决定,让她们留在后方,负责后勤保障。可是,这些女教员却不要照顾,坚决要求到前线。全校三百多名师生全部开赴外贸大堤后,被留在后方的女教员决定偷着去大堤。
  起初,有人提议先派几个人去大堤上探情况,回来后再定。可是没有派上的人却不同意,大家都争着去。最后,只好一起搭乘送饭的车上了大堤。
  17日18时,外贸大堤和滨洲铁路的交界处突然发现“管涌”,二十多平方米的坝底不断渗水。
  指挥学校的三百多名官兵立即投入抢险,赶去的女教员们见此情景和官兵们一样挽起衣袖就扛沙袋,打木桩。有的被滑倒在地,浑身全是泥水,有的手上、肩上磨出血泡,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后来,每次有险情,全校官兵们都守口如瓶不告诉她们执行任务的时间和地点。可是,这十八名女教员总会想出各种办法,掌握“大部队”的动向,每次都是官兵前脚到,她们后脚也就悄悄地跟到了。
  在抗洪前线,除了抢着干装沙袋、扛沙袋的脏活、累活外,她们还自编自演许多娱乐节目见缝插针地表演给官兵们看,消除了官兵们的疲劳,鼓舞了士气。
  谁说女子不如男。个子不高但却成熟的徐惠说:“我们是女人更是军人。”在拉海大堤,身着迷彩穿梭在抗洪大军中的女兵们很难一下子让人发现,只有听声音才能辨别出来。某部战士徐惠留的是“假小子”发型,头戴迷彩帽,穿一身迷彩服,分不清她是男兵还是女兵。本来,她已跟部队请了假,准备回去参加她哥哥的婚礼,但一听说抗洪抢险需要更多的人,她便找领导要回休假报告,自8月上旬以来,她和另外七名女兵已在抗洪前线与男兵们一样顶风冒雨流血流汗地奋战了七八天。由于条件艰苦,她们没有洗过一次澡。在平时,她们零食不断,到了抗洪前线,以往这些娇惯的女兵一下变了人似的,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一脸稚气未脱的宋娜很难让人想到她会在拦海大堤上一气儿奋战三个小时,抢运沙袋。她被摔倒划伤的腿上和满身的泥水的确证明了她的泼辣和坚强。
  8月11日凌晨6时许。拉海大堤外洪水滔滔,波浪翻腾。前去增援的一千多名武警官兵开展了一场人与洪水的较量。边防的官兵赶来了,森警的官兵赶来了,黑龙江武警总队的官兵也赶来了。五百名战士跳入一米多的深水手挽手站成一道人墙,一千多名官兵雨点般地将沙袋、石块等投入急流的水中,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保住了大堤,延缓了对下游的压力。在这次战斗中,宋娜一口气坚持扛沙袋五十多个。
  张冬梅是哈尔滨武警指挥学校的教员,她的丈夫张德山是这个学校的参谋。听说张冬梅上堤抢险张德山都不相信。那天,人们冒雨在外贸大堤上扛沙袋。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张德山身边闪过。他试探地叫了一声“冬梅”,待她停下来,张德山才发现是七八天前失去联系的妻子。原来,接到抗洪抢险任务后,张德山同战友们一样来不及和家里打声招呼就直接赶赴江北外贸大堤。
  丈夫在前方抗洪,当教员的张冬梅也不甘示弱,她找到领导要求上抗洪第一线,来到大堤上,张冬梅顾不上寻找丈夫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当我们在大堤上见到他们夫妻两人时,张冬梅摇着沾满泥巴的手说:“大家都一样干,写写别人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