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找不回的感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9
第12版(大地周刊·周末副刊)
专栏:

  找不回的感觉
  范敬宜
  也许是天性爱写的缘故,我从小就酷爱笔,准确地说,是爱“看”笔,爱看各种各样的笔——毛笔、钢笔、圆珠笔、自动铅笔,尤其是高档的自来水笔。大概从十岁开始,就养成了逛文具店的嗜好。说来惭愧,直到已过“耳顺”之年,现在还像个放学后不爱回家的小学生似的,经常在钢笔柜台前面流连忘返。
  在我童年时代,要看好笔就得上南京路。那时上海四大公司独家经销各种世界名笔:大新公司专营派克,永安公司专营犀飞利,先施公司专营华特曼,新新公司专营康克令。那里的笔都是当时的最新款式,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尤其是雍容华贵的蓝宝石派克,潇洒雅致的流线型犀飞利,最为诱人。欣赏这些名笔,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当然,像我这样的清寒子弟是做梦也买不起这种好笔的。于是只能朝思暮想,画“笔”充饥,凭着记忆把那些名笔一支又一支地画出来,贴满家里的墙壁。亲友们都说这孩子想笔都快想疯了。我呢,心里藏着一个秘密: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买一支罗纹笔杆的真空管派克笔。
  终于,我等不到“长大”,就按捺不住开口央求母亲给我买一支派克笔了。开明的母亲理解儿子的奢望,并没有训斥,只是耐心地劝说:这样名贵的笔不是我们家能够享用的,而且你年纪还小,用不着这样的好笔。只要你好好读书,好笔将来一定会有的。可是,不懂生计艰难的孩子,哪里听得进这些道理,说着说着开始叭叭地掉泪,接着就放声大哭起来。这是我懂事以后哭得最厉害最伤心的一次。母亲大概看我哭得快背过气了,无奈地叹口气说:“好吧,你闭上眼睛,我给你变个戏法!”说着就转身走进卧室。等我睁开眼睛,母亲手里已经“变”出了一支绿色真空管自来水笔。她说:“早知会有这一天,原来想再过几年给你的,现在拿去吧!”我立刻破涕为笑,擦干眼泪仔细一瞧,它不是真正的派克,而是没有牌子的仿制品,笔帽还有点歪,可能是厂家的残次品。尽管如此,我也心满意足了。这支笔一直伴我读完大学,在我一生中,它是一件无与伦比的珍贵礼物。
  遗憾的是,我当时只顾高兴,没有问清这支笔究竟是怎样“变”出来的,因此始终没有解开这个谜。几十年后,当母亲已是八十高龄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她,可她已经完全忘记有这桩故事。我只能猜想,省吃俭用的母亲,一定费了许多心思,跑了许多商店,才觅来这么一支廉价的冒牌“派克”,然后仔细收藏起来,准备有朝一日应付儿子的“发难”。可惜当时我只顾欢呼雀跃,完全没有体会母爱的深沉。
  也许真是命中注定我一辈子要和笔结下不解之缘,从此我开始了文字生涯。度过了一支支笔被磨秃的岁月,镜中的我已是白发丛生。“派克梦”逐渐褪色,当年“哭笔”的那一幕却越来越频繁地萦绕在梦中。尽管我已经拥有过几支派克,我最喜欢的仍然是到文具柜台前面去看笔。有时营业员见我看得如此入神,殷勤地问:“老先生,您想买什么?”我总是摇头笑而不语。他们哪里知道,我不是来买笔,而是来寻梦,寻找逝去的梦,寻找当年的那种感觉。
  我想寻找童年的那份痴迷,寻找扭着母亲哭闹撒娇的那份任性,寻找母亲含笑看着我心满意足的那份温馨……然而,一切都找不回来了,找不回来了。
  但是,我并不悲哀。在一遍又一遍的寻找中,尽管已经追不回消逝了的旧梦,却有了新的发现:每一个善良的人心灵深处都有一座埋藏亲情之爱的岩洞,从这里汩汩不绝地流淌出来的爱的潜流,不但涵养着自己,而且泽及后人。人类种种美好的情感都赖此延续、衍生。我开始懂得九十高龄的齐白石为什么还要经常深情地追画老祖母倚闾翘望爱孙放牛归来的情景;懂得放浪形骸的龚自珍为什么还要写诗追忆母亲听到小巷卖锡箫声,就要把惊恐的病儿紧紧搂在怀里;懂得声名显赫的英国《韦氏大词典》的主编约翰·韦勃斯特爵士,为什么要在垂暮之年独自伫立在大雨倾盆中的伦敦街头,追悔当年违抗父命的过失。原来他们也是在寻找,企图用画、用诗、用行动去找回已经或将要失去的感觉,并且告诉年轻一代:珍惜你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吧!
  我理解对了吗?我问笔,笔无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