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齐白石老人的情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9
第12版(大地周刊·周末副刊)
专栏:

  齐白石老人的情趣
  齐良迟
  艺术大师齐白石老人,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生活经历中,留给人类数以万计的艺术珍品,无一不渗透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强烈的爱国情操。把生活的情趣与爱国情操有机地结合起来,正是白石老人艺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坚实基础。
  白石老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贫困的家境,主宰着他的生活命运。于是,放牛、砍柴、务农、做木工,成了他早年生活的主旋律。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他幼小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追思牧豕时,迄今八十年,都是昨朝过了。”这是白石老人在一幅《牧猪图》上的题句,强烈表达了老人对儿时生活的思念。在另一幅《牧牛图》上,他题诗道:“祖母闻铃心始欢,也曾总角牧牛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
  住在农村,特别是生活在丘陵地带的农村孩子,每年秋冬落叶时节,都要背着竹筐和筢子,筢树下的落叶,好当柴烧。在一幅寻筢松叶的《得财图》(意为得柴)(见下图)中白石老人的思绪一下回到孩提时代,题诗道:“豺狼满地何处爬寻,四周野雾一篓云阴,春来无木叶,冬过少松针,明日敷炊心足矣,朋侪犹道最贫淫。”把当时的环境、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没有生活的磨炼与体会,试问谁能创作出这样的佳作?白石老人在创作上所以能随手拈来,好像“腕底有鬼神”,这和他熟悉生活,热爱生活是分不开的。所以说,现实生活是白石老人创作的源泉。
  中国画是一门严肃的艺术,它是在忠于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真正的艺术创作与主观随意性是不可调和的。白石老人的作品,无论是山水、人物、花卉,也无论是工笔、写意,所表现的对象首先是博得观赏者的共鸣。他穷毕生精力坚持深入细致的生活、观察和真实地描绘客观物象。他身在农村,熟悉田野的一切,五次远游,走遍大半个中国,现实的生活环境更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他说:二十岁后,弃斧斤学画画,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只有鳞虫的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1951年,老舍先生选了四首诗,请白石老人画四幅诗中的意境。其中有“芭蕉叶卷抱秋花”之句,老人因记不清芭蕉叶卷究竟是左卷还是右卷,所以迟迟未能动笔,最后只好不画卷叶的芭蕉。即使到了晚年,老人享誉海内外的时候,对待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仍然没有丝毫松懈。有一次,友人求白石老人画和平鸽,老人感到还缺乏对鸽子更深的了解,特意到学生家去看鸽子。九十多岁的高龄,仍然在鸽子的写生小稿上注明“白”、“白”、“白”,“黑”、“黑”、“黑”,以提示画稿中鸽子身体的“白”与“黑”的位置,“鸽子翅不要太尖太直”,“尾宜稍长”等字样,以注明要点。并对学生说:“要记清鸽子的尾毛有十二根。”老人常说:“我决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白石老人对艺术创作的态度,从来是认真、严肃的,决不苟且。
  白石老人的很多作品,从某种角度上说,更是时代生活的反映。
  军阀混战期间,白石老人看到友人画的一幅祖国山川风景长卷,顿时触景生情,题了一首绝句:“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他把国家比作金瓯,他为山河破碎而痛心疾首。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1943年,正值日寇横行,祖国大片国土沦陷时期。老人画雁来红题诗:“西风秋景颜色,北雁南飞时节,红似人民眼中血。”署款为“癸未居京华时画雁来红题句——白石老人”。这首诗触景生情,把老人和人民的殷切企盼之情刻画得催人泪下。
  抗日战争期间,白石老人在大门上张贴告白:“绝止作画。”其实,他哪里静得下心来。他通过诗、书、画作品来诅咒敌人,宣扬民族气节。他在水墨螃蟹画上,有时题上“看汝横行到几时”,有时题上一首诗:“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方好,昨岁看君多,今年看君少。”对日本鬼子横行霸道和他们日暮途穷的命运作了辛辣的讽刺。北京沦陷后,老人画了一老翁用力向葫芦内部观看的图画,题了“里边是什么”五个字。画中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开口葫芦的顶端,向葫芦内看,意味着当时落难的中国人民正在看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已昭然若揭。白石老人在日本统治区能这样置生死于不顾,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也是白石老人最难能可贵的。
  解放战争期间,他又多次用《鼠辈倾灯》来讽刺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
  直到全国解放后,这位高龄艺术家才又焕发了青春。他不辞辛苦,创作了大量歌颂祖国、歌颂人民领袖、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的作品。他把八十一岁时的上乘之作《松鹰图》和“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的五言篆书对联送给了毛主席。以后又相继创作了《祝融朝日》、《普天同庆》、《祖国万岁》、《花中之王牡丹图》和《百花与和平鸽》等。仅1953年就创作各种题材作品六百多幅,并拿出很多精品支持抗美援朝书画义卖。白石老人的书画作品,是与时代生活、人民的命脉息息相通的。
  白石老人体察生活之细微,了解生活之深入,热爱祖国之赤诚,都是他艺术生活中现实思想与爱国思想的集中反映。用简单明了的一句话说,他老人家的人品与画品,都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