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咀嚼”与美的体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10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咀嚼”与美的体验
  马茂洋
  读潘旭澜的散文集《咀嚼世味》是一种美丽的享受,美丽的体验。先生对世味咀嚼得如此认真、细致、不折不扣、一丝不苟,这的确是人生存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应该说与海德格尔所赞同的荷尔德林的“人充满劳积,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是不谋而合的。从美学角度讲,真可谓一种审美体验。
  潘先生的散文感情细腻,处处闪现着一片真情,如《香山明月》,其艺术特色、审美情趣是显而易见的。“在北京香山过中秋节,我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据老北京说,北京的中秋夜往往看不到月亮,它像小媳妇似的躲起来。”作者的手法是如此之新颖,比喻如此形象、贴切,使旁人实现身临其境之效果。再如作者“倚着栏杆,皓月迎面,远远一派清辉。远处的建筑楼宇,似隐若现。”“我觉得披着明净的月光,比泡在碧清的海水里还好。”这是作者咀嚼生活,体验生活的真实感受。再如,“微风起处,附近松林发出轻轻的吟啸,像遥远的涛声,又像交响乐的余韵,倘不用心,便不大听得出。更有一阵阵沁人肺腑的香气,似乎刚从露水中浸过,让你闻起来分外舒服。”潘先生“沉浸在这令人沉醉的景色和气氛中,思绪也跑起野马来了……”这种审美与咀嚼是独特的,是以博大的爱心引航的对人生与大自然的热爱。潘先生是认真的,对待人生是认真的,咀嚼人生也是认真的,他把很平淡的日子能咀嚼出很浓重的味道来,就像一枚茶片含在嘴里咀嚼出苦香苦香的香味,回味的时候就过滤得醇香醇香了。这就是生活,再平淡再苦涩的生活,也有美在其中穿行与构建。再如《旅日云烟》中的《缘分》、《岚山秋》、《剪不断理还乱》,另外,《小小的篝火》、《瀚海草》、《这叶故园情》、《吃不到葡萄》等等,篇篇都是美文。
  潘先生的《咀嚼世味》是更具特色的美文之一,这是因为潘先生是学者作家,较之非学者作家更为深刻。像现代作家中的鲁迅、胡适一样,更多了一些知识分子的忧患,多了一些终极关怀。我们可以通过潘先生对世味的咀嚼方式,进一步体验、感悟多味人生,不断地发现美,展示美,激起对美的追求。《咀嚼世味》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