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真情拥军——记通化市市委书记王月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10
第7版(专页)
专栏:

  真情拥军
  ——记通化市市委书记王月皓
  赵忠范
  “有难的事找王书记。”这是驻吉林省通化市部队许多官兵常挂在嘴边的话。官兵们信赖市委书记王月皓,是因为他对官兵倾注了一腔深情,总是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虎年春节快到了。王月皓等市领导来到驻通化某部营区过“国防日”。不远处,一位军官家属正在喂猪,由于技术不熟练,浑身溅满了泔水和泥浆。陪同的部队同志介绍说,她是组织股长吴志海的妻子王洪芳,随军前是一家不错单位的会计,随军后由于工作没能安排,成了街头“打工嫂”。王书记充满歉意地对陪同的部队领导说:“这段时间,忙于抓企业转轨改制,职工‘下岗’分流再就业,竟忽略了军官家属就业这件事。”
  随后,市政府以文件形式出台了《通化市关于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意见》。在王月皓的直接关怀下,通化市100多名随军和下岗军官家属陆续安置进了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单位,前面介绍的那位组织股长的妻子王洪芳也进了一家商店干上了会计本行。近年来,随着地方各项改革的深化,部队转业军官的安置工作遇到了新的难题,党政机关、事业部门和效益好的企业进人很难。王月皓总是亲自过问这项工作,给组织、人事部门当好后盾。去年,通化市转业军官60%进了机关和事业单位。今年,在面临党政机关大幅度精简的情况下,通化市还是下决心腾出工商、财政、公安等17个热点部门的好位置,供15个团级转业军官选择,其中两个正团职转业军官安排进了市政府机关任副局长。这一系列措施,使通化市军粮供应走上正轨,连续3年被吉林省和沈阳军区评为军粮供应先进单位。
  在市委书记王月皓的办公室案头,众多文件中有两份表格格外引人注目,一份是全市年度双拥工作规划,一份是年底编制的年度双拥工作完成情况。笔者把1997年度的两张表格做一对照,发现年初计划中办的好事,如市财政出资30万元,支援驻军某部修建营区至市区公路,划拨优质山场为驻军某部建副食品生产基地、市政府驾驶员培训学校为驻军培训300名驾驶员、为244户特困复员退伍老兵新建和维修住房628间等等,年底都得到很好的兑现。
  谈到这个落实成果,市民政局长姜莹对笔者说:“成绩固然是大家做出来的,但假如没有王书记的较真求实精神,没有王书记像个‘总监工’似的盯着你抓落实,我想通化市的双拥工作不会是这个局面。”1995年春节前夕,王月皓带着民政局的同志来到郊区乡下,一户一户看望在乡老兵。这一看,王月皓的心收紧了,原来许多老兵住着漏雨的危房,有病无钱医,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姜莹对王月皓说:“我们老早就想解决在乡老兵住房、看病、生活‘三难’,但全市共有7000多名在乡老兵需要帮扶,光靠我们民政系统感到力不从心。”王月皓理解地点头说:“这要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要纳入市、县、区的‘一把手工程’。”不久,通化市解决在乡老兵“三难”工作现场会召开了。王月皓动情地对到会的各级领导说:“在乡老兵都已风烛残年了,为他们解除‘三难’是一项抢救工程,是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政府责任,我们不能让这些为革命流过血汗的功臣再流泪了。”由于王月皓代表市委、市政府下死令,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仅仅两年时间,通化地区7000多名老兵“三难”问题基本解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