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从极度匮乏到丰富多彩 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 精神文化产品实现“二级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11
第1版(要闻)
专栏:辉煌的20年(九)

  从极度匮乏到丰富多彩 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
  精神文化产品实现“二级跳”
  本报北京10月10日讯 记者杨明方报道: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空前的巨大成就:新闻出版多姿多彩,广播电视长足进展,文化艺术兴盛繁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文革”后期极度匮乏到90年代极大丰富,随着宣传文化战线“精品战略”的实施,1993年起又开始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迈进。
  1978年,全国105家出版社,年出图书不到1.5万种,而其中绝大部分是教辅读物,全国新华书店年销售额9.3亿元;1997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65家,年出图书12万余种、73亿册,新华书店系统年销售额达313亿多元,集体个体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也达到近40亿元。1978年,全国出版报纸186种,杂志930种;1997年底,全国出版各类报纸2149种,各类期刊7918种。音像制品从少量的卡式录音磁带,发展到录音带、录像带、激光唱片、VCD光盘、DVD光盘等争奇斗艳,1997年,正版VCD光盘销量超过5300万张。
  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毫不过分。1980年,我国共有广播电台106座,平均每日播音时间为1986小时;1997年,全国1363座广播电台共拥有计1616套广播节目,平均每日播音时间16132小时。1980年,全国只有38座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约两千小时;到1997年底,全国共拥有电视台923座,其中有线电视从无到有发展到756座,全国电视平均每周播出时间近6万小时;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1978年为304万台;截至1996年底,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已达3.17亿台,我国以总数近11亿的电视观众,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的收视群体。80年代初,一般家庭还只能收看到1—2套电视节目;到1997年底,我国有线电视入户总数已达到近7000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平均能收看到8套电视节目,其中城市观众平均能收看到15套,农村观众也能收看到6套左右。
  据抽样调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1981年为37.76元,1996年为374.95元,增长约8.9倍。目前,全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年演出42万场次,观众4.6亿人次;剧场、影剧院年演出、放映231万场次,观众1.66亿人次。70年代末,卡拉OK厅、台球厅等大众娱乐场所几乎为零;而目前据初步统计,全国各类文化娱乐场所达17万余处。经过20年的培育和建设,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演出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电影市场、娱乐市场等在内的综合市场体系,以文化市场为基本流通渠道的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解决就业、涵养税源的一支有生力量。1997年,文化经营单位主营营业收入达190.8亿元,创增加值148.6亿元。
  在出版界,1993年开始实施从规模数量到优质高效的“阶段性转移”,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图书再版率从1992年的36.90%增长到目前的49.59%,图书销售从1979至1992年间的年均增长17.25%,提高到近5年的年均增长40.81%;被称作“1200精品图书工程”的“九五”期间1200种重点图书选题,到今年底可完成60%;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关注的“5155动画工程”,已建成5个动画基地,出版了15种重点卡通图书,创办起5种动画刊物;每年出版30部重点长篇小说的“长篇小说工程”,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在影视界,电影创作认真实施“9550工程”,整体质量逐年提高,1997年完成故事影片88部;1996年,以中央电视台为龙头开始实施“六个一百”少儿电视节目制作计划,即“一百首新儿歌,一百集童话剧,一百集动画片,一百集科普专题片,一百集人物系列片,一百集游戏节目”,受到广泛好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