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公路纵横富三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11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公路纵横富三晋
  本报记者 刘伟 张建玲文 张悦摄影
  编者按:讲到山西的优势和劣势,人们印象深的是:优势——煤多;劣势——路难。早在5年前,山西省委、省政府就把解决行路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本报报道过山西锡崖沟农民开山凿路的感人事迹,也曾报道过三晋儿女劈太行,冲出娘子关,筑成一条高水平的高速公路。本期新闻追踪,使我们看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公路建设付出是巨大的,回报也是丰厚的。公路纵横富三晋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带,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省委书记的筑路经
  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告诉记者,资源大省不一定是经济强省,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公路建设,既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须的,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公路通,百业兴;要致富,先修路;小路小富,大路大富,高速公路快富,无路不富。
  修太旧路时,山西曾先后与上百家外商洽谈,祈望引资,结果没拿到一分钱。现在,山西公路四通八达,国际金融机构和一些大财团、大公司把目光投向了山西。去年,世界银行给中国贷款25亿美元,其中山西省就拿到了4个亿,同时还争取到亚行贷款2.5亿美元;与香港新世界集团签订了晋城至焦作、晋城至阳城高速公路等3个项目,协议投资达30亿元人民币。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进一步发挥了山西的资源优势,拉动了钢铁、建材、电力等行业的发展。去年,山西外输煤炭2.3亿多吨,外输电123亿千瓦时,焦炭、氧化铝、洗精煤、电石、生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茅。
  在山西省交通厅一间办公室里,厅长刘俊谦指点墙上的省交通图向记者介绍:省委、省政府果断、超前、科学的决策,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获得了令人刮目的经济效益。今后五年,山西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快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总投资达369亿元,新建13800公里公路,其中高速公路1048公里。届时,全省将形成由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三纵八横”干线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57000多公里。据专家测算,如此大气魄的公路建设,可直接带动建筑、建材、运输等42个行业发展,提供74万个就业机会,平均每年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96个百分点。
  公路局长的笔记本
  近日,记者随山西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张润驱车三晋大地。只见大路宽畅,小路便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晋期间,山西公路建设喜讯频传:6月底,运城至风陵渡90公里、运城至平陆40公里高速公路同时开工;忻州至五台山二级水泥路面的旅游专线通车;7月,民间集资修建的、目前黄河上最大的桥梁——山西乡宁至陕西韩城的黄河大桥基础工程全部完工;8月13日,霍州至侯马108国道140公里的一级路开工;8月16日,晋北重镇大同至北京的京大高速路开工;9月26日,太原至原平全封闭、六车道高速路全线通车……
  在张润的笔记本里,记载着这样一组数字:5年来,山西省公路建设投资210亿元,是前10年的5.7倍,新修公路2.6万多公里,是前10年的7.2倍,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达到406公里。太旧高速路成为全国投资省、工期短、质量高的典范,获得全国高速路建设唯一的国家质量最高奖——鲁班奖。现在,全省镇镇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并有20多条出省公路与全国公路干线贯通。晋中地区沿108国道建立了6个经济园区,吕梁老区的扶贫二级路连接了绵延百里的枣林、桃林,运城果农丰收的苹果就近在路边装车,直接送往广州和海南的水果市场。太行与吕梁两大山脉相夹,素有“表里河山”之称的山西,交通落后的状况已得到根本改观。
  太旧——“三晋第一路”
  说起山西的公路建设,提到最多的要数被称为“三晋第一路”的太旧高速公路,山西人民把它誉为致富路、开放路、希望路。
  这条穿行在太行山崇山峻岭之中的高速公路,全长144公里,西起太原武宿,东至省界旧关,连接首都北京,沟通晋、冀、鲁三省,是山西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的高等级公路,于1996年6月25日建成通车。过去由太原去北京,汽车要走三天,现在走高速公路,只需5个多小时。
  太旧路推动了山西经济、社会、科技的全面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太旧效应”,使山西的矿产资源、水土资源、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公路开通至今,营运收入已达4亿元。
  山西是产煤大省,过去由于铁路运力紧张,公路运输不畅,全省每年煤炭积压最高时竟达1亿吨,煤炭堆积如山,日晒风化,甚至自燃,直接经济损失多达3亿至4亿元。太旧路的开通,大大缓解了晋煤外运的紧张状况。在太旧路全线通车的1996年,全省公路外运煤炭突破3000万吨,比1993年翻了一番,给山西带来了33亿元的煤炭销售收入。
  太旧路的开通,带动了山西林果、畜牧、蔬菜三大支柱产业的迅速崛起,为山西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与销售架起了一座桥梁,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太旧路沿线的榆次市,蔬菜生产是其农业生产的主要龙头企业。过去运菜车从太原到旧关一堵就是七八个小时。现在蔬菜头天下午还在农民的菜园子里,清晨就进了北京市民的菜篮子。
  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带,一条路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太旧路这一黄金通道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条环绕太旧高速公路的经济开发带已经形成,沿线的太原市、阳泉市和晋中地区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已成为山西经济发展最富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增长带。
  三万煤炭职工的新战场
  山西省实施“路煤联姻”战略,利用公路交通的行业优势,为处于艰难之中的煤炭行业分忧解难。目前,山西煤炭企业32000多名职工转岗,奋战在公路建设的工地上。
  如此一举两得,既为如火如荼的公路建设提供了生力军,又为煤炭行业大批转岗工人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在省政府的协调下,交通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煤炭行业组建的施工队伍。这支由煤炭企业组建的公路施工队伍,拥有1300多台大型机械,有较强的施工能力。他们计划年内完成330公里的公路路基施工任务,其中包括53公里的高速公路。
  目前,由大同矿务局10000名煤炭职工组成的施工队伍,已开至京大(北京至大同)高速公路山西段;由太原西山煤电(集团)公司2000名煤炭职工组成的施工队,正奋战在太原南过境高速公路玉门段的建设工地上。
  离临柳石——扶贫攻坚路
  离临柳石公路处于大山之中,当我们驱车行进在路上时,才真正感受到公路扶贫在吕梁这个贫困地区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我们来到黄河岸边的临县碛口古镇。这里是临县的蔬菜生产基地。过去由于公路等级低,一遇丰收年就有好多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离临柳石路通车后,碛口的蔬菜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出去,1997年人均收入就平均增加了200元。
  多少年来,吕梁山脉和滔滔黄河阻隔了吕梁与外界的联系,境内梁峁交错、沟壑纵横,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全区13个县市有8个是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320万人口中有110万是贫困人口,吕梁地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尤其是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吕梁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至1995年底,全区公路70%为四级以下低等级公路,有22个镇不通油路、336个村不通机动车。吕梁地区上亿公斤红枣、核桃、沙棘等农副产品和地下数千亿吨煤、铁、铝等矿藏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
  1996年,吕梁地委、行署提出把交通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地区交通局在局长王永祥的带领下,推行以公路攻坚促扶贫攻坚的做法,在全区大搞全民义务修路,修建了以离临柳石扶贫攻坚路为龙头的县乡村公路。这条全长183公里的二级公路,连接离石、临县、柳林、石楼四个县,纵贯河东煤田离柳矿区,沿线分布200多个煤焦企业,连接4个县20个乡的40万贫困人口,辐射6县81个乡镇30万人口,是山西省县乡公路中建设里程最长、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脱贫人口最多的一条扶贫攻坚路。
  吕梁地委书记张陆绪告诉记者,离临柳石路的建成通车,为吕梁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条路可带动沿线40万人口脱贫,使区域内人均纯收入增加240元,可使沿途5个乡镇步入“亿元乡镇”。1997年,全区依靠公路外运煤焦量突破100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过去因路不畅通,年积压煤炭上百万吨且销价低廉的柳林煤,如今,每吨煤的平均销价提高了20元左右,沿途各县的红枣价格每公斤提高了0.6元—1.6元。
  公路的畅通极大地促进了吕梁运输、旅游业的发展。每天有一趟豪华大巴从大山里直接到北京,路上只需8个多小时。如今,北京对于吕梁人来说,再不是遥远的地方。
  压题照片:太旧高速路
  穿行于吕梁山黄土高坡上的扶贫攻坚路。
  正在修建的太原南过境高速公路施工工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