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第四媒体”说长道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8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第四媒体”说长道短
  何刚
  没想到最近沸沸扬扬的克林顿绯闻案,竟让因特网大出风头。9月11日,美国国会在讨论怎样公开斯塔尔报告时,没有选择报刊等印刷媒体,也没有选择广播电视,而是最终选择了因特网。这既让一些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传统媒体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无论报刊还是电视,都没有办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厚厚的斯塔尔报告原原本本地广泛传播出去。而因特网的信息容量理论上能无限扩充,且其传播面广,可以同时覆盖全球6000多万因特网用户,网上传播也比较迅速,上网者只要在相关网站上找到这一报告,少则十几秒钟,最多不过几分钟,就可以将这份长达445页的报告下载存贮到电脑里慢慢看。美国国会正是看到了因特网在信息传播上的巨大优势,才最终决定让报告上网。
  斯塔尔报告在因特网上的传播可以说是盛况空前:该报告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下午2时20分首先在美国国会网站上公开,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华盛顿邮报、美国在线(AOL)等随即也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开了该报告。早已等待着的全球网民立即登录这些网站,争相一睹为快。据后来的统计,报告上网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网站在高峰时平均每分钟点击次数超过30万次,每小时处理阅览页数高达420万;美国在线的上网人数比平时多了30%,报告公布后一小时内,上网者便从该网站下载了6.2万份报告的拷贝;报告公布第一天,全球至少有2470万人在网上阅读了该报告。
  因特网究竟能否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分庭抗礼?在此之前许多对此有疑问的人,在看到斯塔尔报告上网的传播盛况后,多多少少改变了些看法。其实,有关因特网将成为“第四媒体”的预言早已出现,传统媒体对此也不乏紧迫感。如今,比较有影响的传统媒体纷纷在因特网上开设网站,试图抢占网络新闻传播的先机,美联社、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又走在了前面,它们所开设的网站,受到数以千万计的全球网民的欢迎,很有可能成为因特网上新闻传播的主力军团。
  不过,通过因特网传播新闻也并非尽善尽美。首先是传播速度有待提高,比如这次公布斯塔尔报告,当千万网民同时争相上网时,那些可以看到报告的热门网站也“人满为患”,此时的因特网就像高峰时期公路“塞车”一样,网络传输严重阻塞达数小时之久,暴露出因特网急需扩容和改建,以适应快速传播大量信息的需要。其次是网上信息繁杂无序,大量无用的、重复的及不健康信息的存在,形成因特网上的信息垃圾,妨碍了有用信息和新闻在网上快速传播。第三则是网上信息传播缺乏约束,急需规范。以斯塔尔报告为例,由于该报告中有大量露骨的性细节,根据美国有关法规,报刊等新闻媒体是不能将这些性细节原样照登的,但对因特网没有类似的规定,这也是促使美国国会最终选择将报告上网公开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可以说,斯塔尔报告的确使因特网再次大出风头,但换个角度看,这何尝又不是对初露端倪的“第四媒体”的嘲讽呢?很显然,因特网缺乏游戏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能尽快制定网络传播的相关规约,因特网也许会成为一个藏污纳垢、混乱不堪的场所,令人避之唯恐不及。
  因特网在90年代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它向人们展示了信息时代或网络社会的诸多美好前景。但要在网上进行规范的新闻传播,使因特网真正成为挑战报刊、广播和电视的“第四媒体”,需要完善的地方显然还有很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