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探索高效农业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8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探索高效农业之路
  中共许昌市委书记 孔玉芳
  许昌市位于中原腹地,辖一区二市三县,面积4996平方公里,耕地459.6万亩,人口430万。进入90年代后,许昌市的农业经济经过一段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徘徊。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的矛盾以及“原”字号产品多、加工转化能力低、产供销脱节、科技推广应用渠道不畅等问题日益突出。1995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决定》的文件,决定开创一条有本地特色、适应市场经济的高效农业之路。
  许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概括起来就是“12345”发展战略。即:坚持一个方向(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围绕两大目标(增加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搞好三个调整(合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大农业结构,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四个转变(使农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产品型向商品型、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实行“五个一”运作模式(根据各地资源优势,选择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建设一个产品基地,吸纳一批科技人员,带动一大批农民致富)。
  到1997年底,许昌市已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16个,总面积69.67万亩,成立农业龙头公司223个,带动农民63万户,年经营额26.2亿元。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不仅成为许昌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为许昌市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1997年,许昌市农业总产值89.1亿元,粮食总产量220.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201.5元,比园区建设前的1994年分别增长84%、21%和122%。
  为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村经济体系,许昌市在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实行了“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这一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四制”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公司制,它把以前基层政府承担的按计划经济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的职能,剥离给公司,由公司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农民进行区域化、规模化商品生产。它一出现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短短的3年里如雨后春笋,全市诞生了223家农业龙头公司,年经营额26.7亿元。
  投资业主制使政府每年扶持农业的发展基金、金融部门的专项贷款、农、林、水、牧、机各种项目资金,以贷款方式投放给农业公司,集中使用。投资业主制还激发了业主、工商企业、外商、私营业主和农民投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热情。据统计,全市工商企业、职工、农民和各种经济组织向高效农业园区投入资金达2.5亿元。
  科技承包制促进了科技长入农业开发,推动了高新科技、实用技术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投身高效农业开发、报效社会的热情。许昌的科技承包分三个层次:一是以省内外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主,组建科技承包集团,承包高新技术应用、重点攻关项目;二是由本地涉农系统科技人员,组团进行单项承包、区域承包,重点进行技术示范、培训、推广;三是外地农民技术员进驻园区直接进行高效开发。
  联接农户合同制使农民能够从容地面对市场组织生产,减少了盲目性,保证了效益。河南光辉食品有限公司,与日本签订了50年的万亩蔬菜出口基地建设协议,然后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到去年底该公司已出口创汇1330万美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目前全市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龙头公司联接农户30.1万户,销售收入26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