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全面推进再就业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8
第10版(理论)
专栏:

  全面推进再就业工程
  胡富国
  编者的话: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可谓事关全局,关系重大。山西省自1995年起就开始抓再就业工作,积极探索多渠道分流安置下岗职工,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在文章中总结、分析了全省再就业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再就业工作初步的实践探索
  山西省再就业工作起步较早。1995年,当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还没有大量出现时,省委、省政府结合解决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的有关问题,开始抓再就业工作。到1997年底,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已安置二十五点九万人,占全部下岗职工总数的57.2%;未就业的下岗职工为十九点五万人,其中二点九万人已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实际滞留在社会上的下岗职工为十六点六万人。在推进再就业工作中,全省各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多种渠道分流安置下岗职工,取得了明显成效。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转岗分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由于一些传统产业提供劳动就业岗位有限,各地都着力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太原市郝庄地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建成了太原服装城,年交易额达到近十亿元,经营者多达五万多人。据统计,仅太原服装城、太原康达商城、太原小商品批发市场就安置下岗职工一万多人。近年来,山西煤炭行业形势严峻,下岗职工迅速增多,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重点国有煤炭企业下岗职工二点三五万人,目前已成建制转为修筑公路的职工达一点七万人。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近几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越来越大;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新增就业人员占全省新增就业人员的比例大幅度上升。据统计,截至1997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职工人数由1995年的二百六十四万人减少到二百万人;而同时期全省城镇的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由1995年的一百二十八万人增加到一百七十一万人。农村私营、个体工商户已有从业人员近六十万人。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减轻了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而且还直接吸纳了不少下岗职工。
  发挥优势国有企业的作用,安置下岗职工。根据新办的国有企业和具有规模扩张趋势的国有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省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这些企业优先考虑吸收下岗职工,将优势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困难企业熟练的劳动力结合起来,迅速形成现实生产力,既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又有利于安置下岗职工。全国最大的国有破产企业——山西纺织印染厂在破产后,新组建了太原新凯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安置下岗职工八千人。太原市狮头水泥集团兼并东风水泥厂,安置该厂下岗职工近千人。
  国有企业兴办“三产”,吸纳下岗职工。大同市国有企业近年来通过大力兴办第三产业,吸纳下岗职工二万多人。大同矿务局1996年以来分流安置到第三产业的富余人员已达四千九百七十七人。
  鼓励支持下岗职工自谋职业。长治市下岗职工运用在转业转岗培训中学到的技能,自谋职业,大显身手。目前,这个市下岗职工创办的各类企业达二百三十多家,吸纳下岗职工三千七百多名,年销售额达二千五百万元,上交税费一百多万元。朔州市1997年有35%的下岗职工通过自谋职业实现了再就业。太原市一些下岗职工根据市民对家政、社区服务的需求,组成了接送小学生上下学的“友谊桥小学生接送服务队”,以搬家、清洗、给小学生提供午餐、午休场所为主要服务范围的“星星桥家务综合服务队”,以提供家庭快餐、装潢、家电维修服务为主的“三替家政服务部”。目前,太原市共有二千多名下岗职工从事家政、社区服务。
  “退二进一”,下岗职工到农村搞开发。大同市阳高县四百多名下岗职工重返农村,承包土地五千亩,经营日光温室四十栋,规模养猪二千多头,年栽培食用菌五千多公斤,多数职工一年成了万元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沁县供销社三百多名下岗职工以股份制形式参与荒山开发,目前已投入二十多万元,种植了各种经济林,预计效益可观。
  组织劳务输出。1996年以来,全省下岗职工积极到外地谋求工作,省里有关部门向省外输出劳务达二点四万人。
  推进再就业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山西省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下岗职工的择业观念陈旧,制约着他们在更宽更广的领域里再就业。二是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构成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体制性障碍。三是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健全,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主要中介作用。四是再就业资金投入少,影响了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五是一些下岗职工素质不高,技能单一。鉴于这种状况,全省今后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
  提高对职工下岗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认识。职工下岗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目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较多,人浮于事。特别是当整个国民经济告别短缺经济,由买方市场代替卖方市场时,企业开工不足,富余人员过多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就更加暴露出来。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必须根据“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实行富余人员下岗分流,减人增效。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健康发展。从社会各方面来说,一定要正确对待下岗职工,绝不可以把他们看作包袱。下岗职工中有许多优秀人才,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都曾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辉煌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过贡献,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和国有企业一道承担了改革、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使各项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使整个国民经济能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不仅如此,只要实施好再就业工程,使下岗职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他们一定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新的贡献,有的还可能会有更大的作为。因此,实施再就业工程,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大局出发,带着感情抓再就业工程;必须把再就业工程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跨世纪的“安民工程”、“民心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紧抓细抓好。
  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促进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制度不健全,政策不完善、不配套,制约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向非国有企业流动和自谋职业,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尽快建立起覆盖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制度。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做好养老保险行业统筹接收工作,从今年下半年起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建立最低工资保障线、基本生活保障线、失业救济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等,最终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城镇职工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住房、生育等基本保障项目在内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对吸纳下岗职工的企业,对下岗职工开办经济实体或从事社区家政服务业等,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优惠。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样做将会减少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收入,但这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三是政策要配套。各部门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要改变以往政策打架、部门扯皮,这个部门松绑、那个部门紧绑,这个部门给了优惠方便、又被另一个部门拿去的状况。在实施再就业过程中,各部门要协调一致,真正形成合力,做到事半功倍。四是用足用活政策。优惠政策要用足用活,使之产生效益,收到效果。不能为制定政策而制定政策,不能把制定的政策束之高阁。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不能从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出发,对政策实行“围、追、堵、截”,肢解政策。要切实让党和国家对下岗职工的关心体现在下岗职工身上。五是加强再就业工程的各项日常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努力做好协调工作,监督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保障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
  加强培训,转变观念,实行多渠道再就业。加强对下岗职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基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科目、课程,注重培训下岗职工掌握实用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各级劳动部门培训中心的作用,利用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现有条件和设施,免费或减费培训下岗职工。要引导下岗职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适应新形势,变被动等待安置就业为积极主动择业。下岗职工要力戒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小的不想干,大的干不了的思想,能干啥就干啥,该干啥就干啥,立足现实多渠道就业。
  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为此,各地要确保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目前,由于相对需求不足,因此,发展经济必须扩大内需。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发挥其产业关联度强的特点,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以工代赈,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就全国而言,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提供一百五十万个就业岗位。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就业人数占GDP、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山西省第三产业的一些发展指标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可见,无论从全国还是从全省来讲,第三产业是今后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三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7年底,山西省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就业的下岗职工达十六万多人。但全省的个体、私营经济,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增幅来看,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全国GDP中,个体、私营经济占24%,我省只占9.15%;全国城镇就业人员中,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占31.29%,我省只占10.8%。因此,山西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大有潜力可挖。四是切实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改变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状况。五是实施名牌战略,突出抓好几个大企业、企业集团,以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要加强引导、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发挥其就业容量大的优势,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