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与大自然交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08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与大自然交流
  赵先德
  1996年夏天,我住的那座内陆小城,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台风。那一次,我正好走在大街上,砂石夹着树枝,刮得人睁不开眼;剧烈的时候,只有双手紧紧地搂住路旁的树,才不至于被刮走。骑车的人只好停下来,一溜儿卧在公路边,不分男女相互牵着手。飓风持续了几分钟,便见部分高楼上的玻璃幕墙出现窟窿,一些有色玻璃被风刮得鼓了出来,门头上的广告牌与马路两边电线杆上悬着的广告灯箱多数被扭曲变形甚至被彻底地摧毁。
  狂烈的风咆哮了一天,等一切归于宁静之后,竟然看到地处繁华地段的电线杆上的圆形灯箱广告,因有三角架,且是圆形,所以竟顶过了八面来风,一个也没有被扭曲。再看那些被开了天窗的玻璃幕墙,是那般的破败,而那高高耸立且没有一处漏洞的高楼又是格外的整洁、威严。
  同是一场飓风,同历一个风雨之日,就因了设计者与施工者事先的周密细致和粗疏大意而落得不同的命运。
  这就是大浪淘沙。有了这一场风灾,后来的装饰行业就可能再也忘不了亲眼目睹过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也许是为了强化人们的记忆,1997年春天,还是我居住的那座远离沙漠的小城莫名其妙地挨了一场持续四十多分钟的泥雨之淋,先是风,人们并不在意的那种风,然后不知是谁突然发现刚穿上的白衬衣,竟然是星星泥痕,想回家去换,却突然间发现行人身上彼此彼此。猛抬头,看见了高悬于天空的沉沉黄云,于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头上,脸上,睫毛与脖子,没有一处不经泥尘。人是这样,过路的汽车也是这样。终于有气象台报告新闻,说是大风挟裹起黄土高原上的泥沙移到了几百里外的山东。于是,人们想起了过去向西北地区奉献的那些草种,想起了采集那些草种时视同儿戏的心情,那时候离沙漠是何等的遥远呵!没承想那一天,它就突然来了。
  从那一次,我就想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世人,然而总觉得大家不是都从风雨中过来的嘛!直等到今年,长江与松花江一南一北大闹洪水,终于唤起了人们的“痛定思痛”,我才再也憋不住了,看来一场台风与泥雨终不如牺牲掉几千人的洪水惊人醒世。
  风雨是天灾,但现代人应该读懂它们的判词,这是大自然与人类交流的语言。
  大自然的威严就在于它行使权力上的严谨,甚至残酷。而当人类顺应了它,比如那些想到台风而将装饰物用几何支架牢牢钉好的建筑,比如那些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出的碧绿碧绿的植被,以及大江大河上建立起牢固的坝堤,那么,大自然也就温顺了。
  自然与人其实是一种简单的关系,然而,要真正明白这种简单关系中的复杂内涵,却不那么容易。
  大自然的残酷可谓惊心动魄,它的惩罚可谓公正严明,然而,人类还会有忽略与麻木,苟且与偷安,而人类自身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如若有悖于自然,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来听听大自然的教诲吧,让我们从人类与大自然的交流中悟到一些管理自身的道理,或许最终才能和大自然交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