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让中国农民生活得更好”——记国际知名病虫害专家高登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13
第7版(国际)
专栏:

  “让中国农民生活得更好”
  ——记国际知名病虫害专家高登教授
  本报记者 温宪
  高登教授是位美国人,他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任昆虫学系主任,在那里指导着数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自1995年起,高登教授担任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技术顾问。他不仅获得了今年度在华外国专家“友谊奖”,还因其突出贡献被聊城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这个‘荣誉市民’称号令我觉得比在美国获得一项大奖还感到光荣。”高登先生很高兴地说。
  曾在美国加州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的高登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农业病虫害专家。90年代初,中国黄淮海产棉区发生严重的棉铃虫病虫害,棉花单产减少40%以上,有的产区完全绝产,植棉面积和棉花总产大幅降低。“我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目睹过这类虫害,但当我第一次看到聊城地区的棉区灾情时,我感到格外痛心,”高登说,“当地许多棉农被迫改种蔬菜。那时我就下决心,为了让中国农民生活得更好些,我要在中国努力消灭病虫害。”
  高登先生认为,在防治农业病虫害的观念上,人们要走出一个误区。自本世纪40年代敌敌畏的发明在农业上获得广泛应用后,化学农药已经历了5个阶段的革新发展。半个世纪以来,农药生产中一个未曾预料的弊端竟是病虫抗药性愈来愈强,迫使农民不得不以加大农药用量和提高使用频率来遏制虫害,其结果是“不仅杀害了病虫,也污染了环境,还对农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农业病虫害防治极需另辟蹊径,科学地利用大自然的天敌治虫便是对保护生态最为有利的发展方向。“我们的手中有四类克敌的武器,”高登介绍说,“那就是小黄蜂等寄生虫,草蛉、瓢虫等捕食性昆虫,真菌等病原体和栋树等植物。我们在利用自然天敌防治虫害方面成效显著。”
  根据聊城地区棉田生态条件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高登教授提出了为期四年的“综合治理棉花害虫方案”,这一方案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今后三年将逐渐推广至整个黄淮海产棉区。这一项目已被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农业引进智力成果示范推广项目。1997年,高登教授还为聊城市引进了抗虫棉新品种,结果表明这一技术可降低治虫成本约1/3,可将棉铃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棉花增产约3成,平均每公顷棉田增加收入约3000元,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都带来显著的效益。
  在聊城的工作实践使高登在优化当地农业防治病虫害机制问题上产生了新的思路。“防治农业病虫害的事情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去做,而不应该让负担已经很重的农民自己去做。”高登解释说,目前聊城地区约有44万个温室大棚,当地农民为每个大棚购买农药的花费平均每年300元,但由于不懂农药技术,花了钱的农民并未获得最佳防治效果。“我正在筹建综合病虫害治理公司,这个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公司能够对当地棉花、各种蔬菜等农产品的病虫害进行从评估、施药到管理等一条龙式服务,”高登说,“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减轻农民自施农药的负担,又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一个技术人员管理50个温室大棚计,仅聊城市的44万个大棚就能为多少人提供就业?”
  “一个国家的财富不在于地下埋着多少黄金,而在于开发了多少有头脑的人才,”高登教授说,“事实上,我们通过以虫治虫这一途径可生产出更多的无农药绿色产品,这些产品可以贴上‘自然绿色产品’的标签推向国际市场。这样既可以为中国赚取外汇、减少中国在国外购买农药的开支,又可开辟新的市场。”为了实现这一诱人前景,高登教授正在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普及型的病虫害识别、监视、防治和管理的计算机软件。“我每天从早5时工作到晚7时,”高登教授说,“为了完成这个设想,我准备全力以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