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小草大产业——来自成都大业公司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14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小草大产业
  ——来自成都大业公司的启示
  本报记者 董建勤
  小小的草
  种草、发展种草养畜业,是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身正被看好的产业,仅南方的2亿亩冬闲田,如用来种植一季黑麦草,每亩可获1000公斤左右植物蛋白含量为10%的干物质,整个南方就可增加2000亿公斤优质饲料。近年来,种草业逐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草原建设取得进展。
  但牧民心里不踏实:手中的草没法变成钱!丰收后的鲜草除牲畜在产草季节吃掉一部分,大多没法干燥储存坏掉了;小部分通过自然干燥,大半的植物蛋白随草叶损失,更何况干草体积大,没法大量储存与销售。这些年来,因无规模生产的深加工手段,不能面向市场,一方面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种草积极性受挫;与此同时,畜牧主产区却在几乎每年必遇的冬春雪灾中,人畜争粮,大批牲畜死亡,仅四川省每年冬季因饲料缺乏造成的牲畜掉膘、死亡等损失就达15亿—19亿元,难以走出千百年来逐草而牧,牲畜“夏长、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
  要想真正全面展开并持久深入地发展牧草产业,必须依照市场规律,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否则,只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技术含量,形成全新的产业,改变农业现状。而长期以来,优质牧草加工业在我国几乎是一片空白,全国竟没有一家产业化生产企业。
  应运而生
  可以说,牧草加工业的发展具备了资源基础,正孕育着突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都大业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试探着迈出了第一步。他们投资2700万元推出“凉山州5万吨优质牧草深加工项目”。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高寒山区,不宜粮食生长,却适宜种植优质豆科牧草,州内现有天然草场3600万亩,人工草场110多万亩。按项目设计,在布拖县建立豆科牧草种植基地和牧草颗粒、草场加工厂,从美国、加拿大引进设备,生产体积小、密度大、易运输、便储存的牧草合成产品,年底投产,一期产量5万吨,两年内达20万吨。
  在凉山州,大业公司将草种分发到农户,然后播种到曾大量闲置的荒坡、荒地上,待牧草成熟后再以保护价收购。
  按牧区统计,1只羊过冬需消耗75公斤干草和其他精饲料。权威部门预测到本世纪末,全国牛存栏数将达1.57亿头,羊存栏数将达3亿只,年出栏率分别为4120万头和2.14亿只,5万吨干草可谓沧海一粟。但其深层的意义在于这是国家早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就着手进行的南方草地畜牧业科研项目结出的第一粒果实。不少畜牧学家认为,有广大牧区冬季的储备饲料需求,并将上述牛羊的目标产量计算在内,牧草种植产业化、干草商品化的市场前景是可观的。
  算一笔账
  在我国的农业用地中,牧草种植面积仅占4%—5%,且因人均耕地占有量低,很难实行谷物与牧草的轮种,而占国土面积56%的广阔牧场多属边远贫困地区,多年来,所提供的肉食产量仅占总量的4%!
  发达国家牧草种植面积均达50%以上,而我国每年消耗的饲料粮达1500亿公斤,相当于1.5亿亩耕地的产量,仅四川省每年需购进150亿公斤饲料粮,以弥补不足。我国“二元”农业结构(粮食、经济作物)向国际先进的“三元”农业结构(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转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要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业结构,需提高畜牧业的产值,直接途径是扩大牧草种植面积。国务院已将草山草坡纳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同时鼓励外商投资畜牧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南方草地为资源的大业干草等项目,如能尽快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以稳定的价格(预计价格较国外同类产品低20%)进入广阔的牧区,实现“南草北运”,那么,这一新型的牧草商品饲料加工业将缓解人畜争粮,逐步促使畜牧业从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有可能成为我国畜牧业生产冲出“瓶颈”进入规模化发展的龙头之一,对于正在全线推进的草原工程起到一种短期内即可见到经济效益的“替代性资源”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