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扩大内需须改革消费体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12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扩大内需须改革消费体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范剑平
  经过近10年的积蓄准备期,我国积累了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巨大势能,当前正处在以“住、行”为主要内容的消费革命的第二浪上升时期。当前,发达的生产信贷支持下的生产力扩张速度快,落后的消费体制、消费信用约束下的消费购买力成长速度慢,两者之间的时间差成为社会再生产循环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消费政策,扩大有效消费需求,是保证1998年通过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政策目标的最佳选择。
  现行消费体制约束了有效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
  世界各国在进入“住”与“行”的消费升级阶段时,居民消费模式也同步发生变化,由“自我积蓄型滞后消费”变为“信用支持型提前消费”,即进入消费信用化时代。唯有这样,才能在发达的生产信用与发达的消费信用之间建立平衡关系,使社会再生产的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形成良性循环。然而,我国目前尚未完成从住房消费福利分配制度向住房消费货币分配制度的转化,而消费货币化是消费信用化的基础。因而,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生产信用的发展水平。结果是,一方面,发达的生产信用支持我国住宅业、汽车工业等借助由居民高储蓄转化而来的巨大投资能力而快速扩张,市场上“住”与“行”的供给能力增长很快;另一方面,在落后的消费体制下形成的自我积蓄型消费模式促使我国居民为实现“住”与“行”的消费升级而不断提高储蓄率,将购买力推迟实现,有效消费需求成长速度与生产能力扩张速度相比过慢。如此一来,当前我国市场上出现了“住”与“行”方面企业生产与居民消费之间的时间差,商品住宅和汽车出现了产品积压和所谓的生产能力过剩。
  从改革消费体制入手扩大内需
  由于前几年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需求大于供给,政府计划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短流程”体制特征得以保留。正因为如此,在分配、消费、储蓄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之时,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仍进展缓慢。“政府主导、条块分割”的投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理性,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对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在告别短缺之后对新的投资项目茫然无知,企业慎借,银行惜贷,实业投资热情陡减。
  在当前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先行才能真正牵住扩大内需的“牛鼻子”。以消费体制改革为动力,从培育有支付能力的住宅、汽车、电子信息产品、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群体入手,通过消费需求增长拉动投资需求回升,用消费者理性行为指导尚不理性的投资行为,通过消费体制改革促进投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对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形成“扩大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回升——促进经济增长”的启动经济新流程,这是实现当前政策目标的最佳选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