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接轨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12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接轨什么
  皮子
  与国际接轨,这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口号。可是,我们到底要与国际接轨什么?
  一些地方,城市建设贪大求洋,脱离大众消费的楼堂馆所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钱越花越多。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是:与国际接轨。
  一些企业引进技术设备,片面追求最先进,不管花钱多少,不管是否适用,不管经济效益如何,只要是最先进就好。说起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与国际接轨。
  一些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办公楼修得富丽堂皇,办公设备要啥有啥;搞个庆典、仪式,花钱动辄几十万。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
  这些做法能叫做与国际接轨吗?显然不能。我们说的与国际接轨,不是笼统的接轨。而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就是与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则接轨。与国际惯例接轨,实质就是改革开放,就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改革我们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不利于对外开放的管理体制和习惯做法,使我们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与国际惯例接轨,是有重点的接轨,重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接轨,重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接轨,重在市场经济规则和观念的接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只学表面的东西。比如,城市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是只看人家楼盖得多高,路修得多宽,更要学习人家管理现代化城市的经验,提高我们的城市管理效率。否则,城市建设得再大,再漂亮,但管理还是老一套,管理效率很低,给城市居民造成很多不便,这算不上与国际惯例接轨。
  与国际惯例接轨,不能脱离中国国情,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比如,城市建设的标准,就不能完全照搬国外,不能贪大求洋,要充分考虑中国城市的特点和财力可能。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同样要量力而行,要算效益账,既要讲先进性,也要讲适用性,并不是最先进就好。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必然要价很高,都引进最先进的,我们的财力难以承担;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要求的配套条件很高,并不一定是最适用的。花钱少,用得上,有效益的引进,才是科学合理的引进。在城市建设和技术引进上,人们好讲超前性,一说就是“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落后”。城市建设和技术引进应当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不能过于超前。不顾财力是否可能,片面强调超前,就会背上巨大的包袱,造成浪费。城市和技术设备总在不断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和技术进步只能是个动态的过程,不断接近最好目标的过程。企图一次建设、一次引进就永远不落后,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
  我们说与国际接轨,更不是与国外那些不好的东西接轨。比如,国外一些大亨为了讲排场,比阔气,往往一掷千金,这是一种腐朽风气。我们怎么能与这种风气接轨。不要说我们国家还不富裕,还有那么多的贫困人口,就是将来富裕了,也不能挥金如土。其实,国外的大亨也不都是败家子,许多人不仅办企业精打细算,就是个人和家庭消费也很注意节俭。我们的政府机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花的是国家的钱、人民的钱,更不能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与国际接轨绝不能成为一些人搞歪门邪道的借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