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农业的战略性选择——访最先实践农业产业化的潍坊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4
第1版(要闻)
专栏:纪念改革开放20年 难忘第一

  农业的战略性选择
——访最先实践农业产业化的潍坊市
  本报记者 彭俊
  回首中国农村改革开放20年,有3件事不能不说。一是大包干的伟大创造,一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还有一个,就是农业产业化的重大突破。
  农业产业化的大胆探索,是中国农业从自然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的伟大实践,是实现当代中国农业第二个飞跃的战略性选择。
  说到农业产业化,不能不提到山东潍坊。1993年,这个下辖12个县(市)区的农业大市,第一次把“农业产业化”5个大字写进市委、市政府的红头文件。加上此前已有的探索,使潍坊成为全国最先倡导并实践农业产业化的地区之一。
  先养孩子后起名
  1983年,在经过连续几年的丰收之后,有种菜传统的潍坊人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卖菜难”。那一年,有0.5亿公斤大白菜吃不完、卖不掉烂在了地里。
  潍坊人遇到的难题是全国性的。大包干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农村的生产能量。望着仿佛在一夜之间冒出的堆积如山的产品,中国农民很快从解决温饱的欣喜后又陷入了发愁销路的烦恼之中。
  围绕着如何帮助农民走向市场,潍坊人进行了大胆而艰苦的探索。先有政府各职能部门牵头的“商品经济大合唱”,后有以“贸”打头的“贸工农一体化”。但前者摆脱不了行政干预的阴影,后者范围过窄,发掘不了社会各种力量介入农业领域的潜能。两种形式都有待进一步发展、提高。
  此后,潍坊各式各样带动农民的“龙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企业,有市场,也有农民自己组成的合作组织。
  一边是改革实践的大胆探索,一边是理论总结的相对滞后。潍坊人说,孩子养下了,却没个名。这如何能指导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呢?
  “农业产业化”。1992年,潍坊市政府的一些政策研究人员想出了这么个名。当时理论界有不同看法。
  潍坊人认为,“农业产业化”关键在“化”字,即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使中国农业跳出传统的自然经济小农业,走向现代的市场经济的大农业。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河南并就农业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提到了“农业产业化”5个大字。一年后,在党的十五大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走向市场的崭新经营方式,更是写进了党的正式文件中。
  全新的经营理念
  潍坊人给农业产业化下了一个长长的定义: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于一体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这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是中国农业经营理念从短缺经济转向买方市场后的历史性的、也是必然的战略转变。这个转变的核心是农业经营从唯生产论转向唯市场论。
  我们知道,传统农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产生了两大矛盾。一是分散的小生产和统一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一是比较效益较低的农业生产和比较效益相对较高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不解决,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中国农业就难以走向现代化,甚至有妨碍农业生产力的危险。潍坊人说,我们通过农业产业化的探索,找到了解决这两大矛盾的基本途径。
  农民种“合同菜”,可以作为农业产业化解决这两个矛盾的良好注释。高华义,四十出头的庄稼汉子,高密市河崖镇北高村人。他告诉记者,镇上人有种蔬菜的传统,但由于分散经营,张家种啥、李家也种啥,要么凭感觉,要么就跟风。结果年年种下的蔬菜,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市场这根弦,农民自己把不准。前两年,镇上成立了个“蔬菜生产合作社”,搞蔬菜流通,也搞加工。很多人自愿报名入股当了社员。每年蔬菜下种前,合作社先跑市场找定单,再和农民定合同,拿多少定单,签多少合同。如今种“合同菜”的高华义,只管一心一意伺弄好他那几亩菜地,少了风风雨雨去赶集的辛苦。“合作社是咱自己的组织,加工、销售这一块挣的利,年底还给咱按股分红,平常还能按优惠价买到种子、化肥啥的,挺好。”
  我们一直在努力
  农业产业化的口号从潍坊叫响后,来自全国各地考察学习的人们络绎不绝。“全国学潍坊,我们怎么办?”潍坊人这种强烈的紧迫感和进取心,让记者很自然地想起了某个著名企业的那句广告语:我们一直在努力。
  最先感到这种竞争压力的是寿光人。如今让寿光出名的,不仅是他们的蔬菜市场,还有市场带动起来的蔬菜大棚。副市长杨德峰坦言:“最近8年多时间,我们每年培养的外地蔬菜大棚技术员六七千人,累计有五六万人。这些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早已感到了压力。”为此,寿光人计划:使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升级。眼下,寿光市正在对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改造扩建工程,“力争把市场建成多功能、开放型、档次高、带动强、全国一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潍坊市委市政府认为,在消化增值农产品,并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方面,龙头企业功不可没。而作为重点龙头企业的得利斯集团,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年轻的副总裁许华告诉记者,为了壮大企业实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集团近几年正在实施“双十工程”:在省内建10个原料基地,在省外建10个肉制品加工厂。目前,省内基地全部建成,省外工厂建了6个。该工程全面完成后,可直接安排1万名劳动力就业,带动近20万个养猪户,产生间接社会效益4亿元。
  发展农业产业化,最终还得靠农民适应市场能力的逐步增强。河崖镇党委书记鞠志华对记者说,我们的蔬菜生产合作社换了两届领导,总经理都是镇里分管的副镇长兼任,我希望有一天,农民找我们说,这个总经理,我们也可以当一当了。
  采访中,潍坊人的一句话意味深长: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还很漫长,农业产业化也还要不断完善,我们为此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