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我在学校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9-26
第5版()
专栏:

我在学校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郝建秀
两年前,我在国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的细纱车间做工,现在,我在中国人民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进工厂以后,许多事情都使我感到没有文化的痛苦。我们工厂是实行计划生产的,车间里挂着各种图表,有文化的人一看便知道哪一个小组、哪一个工人每天完成计划多少;而我只看见红线、蓝线向上向下弯曲,要是没有人给我解释,什么也不懂得。小组里的工人们常常推选我去听领导同志的报告,但我不能写笔记,边听边忘,听了半天报告,回来给同志们传达时,只几分钟便没话讲了。我非常羡慕有文化的姐妹们。前年
“五一”国际劳动节去苏联观礼,在那里参观一些要具有高度技术水平才能生产的自动化工厂以后,更迫切地感到:我们工人提高文化水平,是加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从苏联回来以后,就盘算着怎样进行业余文化学习。就在那个时候,我们厂里的中共党委书记告诉我说,党和政府要送我到工农速成中学学习!我高兴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我出生在一个搬运工人的家里,七、八岁的时候,爸爸曾想尽一切办法送我上了学校。但是,由于家里穷的连饭都吃不饱,我就不得不整月整月地旷课,领着我的弟弟到煤渣堆去拾煤核,帮助家里维持生活。在旧社会里,为了找活做,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工厂,结果都因为没钱给经理买礼物而进不去。在新社会里,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仅给我工作做,并且送我进中学读书!这真是我从前连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
“工农速成中学”就是专为我们工人、农民迅速提高文化而建立的,这是我国历史上破天荒的事儿。我们学校里的绝大部分同学都跟我一样,以前没读过多少书,是从工厂、农村或者机关和部队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杭佩兰同志,就是我的同学。其实不只在我们学校里,就是在紧靠着我们学校的中国人民大学预科里也有许多同学跟我一样,是工、农出身的。例如早在解放战争中就当选为革命根据地的劳动模范的李凤莲同志,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陈树兰同志等,都是我以前所认识的。
我们原来的文化程度比一般高小毕业生的都低,但我们却在三年内学完一般中学生要六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在工厂的时候,我连四位数字的加法和减法都算不出来,连工程师帮助我总结工作方法时用的“巡回”两个字的意思也不知道;而现在,要同时学好文学、语言、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十门功课,困难是相当大的。但我不怕困难,因为学校通过老师来具体帮助我们。我们的老师真是一心一意地为提高工人、农民的文化而努力,为国家培养工农干部任劳任怨的工作。在上课的时候,他们总是结合着我们的实践经验解释课本,使我们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为了巩固我们的学习成绩,他们差不多每天对我们进行十分钟左右的测验,以便及时地督促我们学习。在课余的时候,他们不惜牺牲休息时间,个别帮助我们学习。今年暑假,教我们语言的杨老师和教算术的李老师,每天都来帮助我补习这两门课,有的时候,他们的小孩没人看管,他们就带着小孩一起来。
学校很注意发扬同学间的友爱互助精神,组织功课好的同学来帮助有困难的人学习。上学期,我的算术和文学两门功课老赶不上大伙的进度,班里就派刘保璋、于常明两位同学来专门帮助我。刘保璋同志是从新华书店来的,数学很好;于常明同志原来是一位电业工人,对文学特别爱好。我是在老师的耐心教导和他们两位的帮助下,这两门功课才跟上同学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公布鼓舞我们的学习热忱。宪法第九十四条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事实上,国家为了保证我们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不仅为我们专门成立了速成中学,并且在我们学习期间,还照常给发工资,以保证我们的家庭生活,使我们能安心学习。在国家的关怀下,我们有信心取得学习上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