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三不子老人卢光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28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三不子老人卢光照
  鲁光
  头一次与卢光照老先生相识,是数年前一道去济南参加李苦禅纪念馆揭幕仪式。在北京火车站上自动扶梯时,我主动扶了他一把,谁知他推开我的手,笑道:“不用的!我是老少年!”他的乐天性格,使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位清癯的白发老人。
  今年4月24日,卢先生八十四大寿。大清早,他就一个人兴致勃勃地来到自己的画斋“思齐堂”,铺纸挥毫,画了一幅寿桃,自己给自己祝寿,并题写了一段很风趣又很有个性的话:“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夫今身八十四,阎王不叫自不去,我就这个犟脾气。”意犹未了,又接着写:“谚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余不信。”他的乐天脾性,跃然纸上。
  卢光照先生,河南汲县人,193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齐白石、溥心畲、黄宾虹诸名家皆为他之师长。他偏爱大写意,以为大写意最适宜他的性格。齐白石很赏识这位厚道的河南弟子。有一回,在课堂上见到卢光照的一幅墨竹,白石当众题词:“光照弟画此粗叶,有东坡意,乃同校之龙也。”齐白石此举,使四座皆惊。此后,齐白石还多次为卢光照的画作题字,如“光照弟画才过我也。”“光照弟别有思想,近世不易有也。”可见钟爱之情何等深厚。
  “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在祖国危难之际,这位初露才华的青年画家,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张治中的部队,作宣传员,当抗敌剧团副团长,还自己动手写剧本,上台当演员,转辗抗日前线,为抗敌将士和百姓演出。1944年,在重庆办个人画展,齐白石不远万里,从北平寄去题词“吾贤过我”,激励这位重新拿起画笔的心爱弟子。卢光照心里明白,白石老师的题字的含义,更多的是给他以鼓励和企盼。他一直将这四个字挂在自己的住室。他说:“只要抬头见到这幅题字,我画画就有动力。只有把画画好,才对得起老师,否则,就辜负了白石老人的厚望了。”
  从1946年起,卢光照就献身于艺术教育和美术编辑事业,先后任职国立北平艺专和人民美术出版社,直到1975年退休。从艺六十年来,他一直辛勤耕耘花鸟画坛。尤其在退休之后,他就更一心一意从事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他深得“齐派”大写意之精髓,并吸收任伯年、吴昌硕、虚谷诸家之笔墨神韵,走一条与前人不同的艺术之路。近些年来,他苦苦追求墨调色调的单纯、厚重,多用浓墨、焦墨造型,使晚年的绘画艺术更老辣、厚拙,品位高,也更具冲击力。
  卢光照先生有老孩童的脾性,在艺术上不喜欢论资排辈,而爱与中青年画家为伍。前几年,北京市邀集老中青画家创作市花。组织者让老先生先休息,可年近八十的卢光照一直站在一旁认真观赏,直到中青年画家将一幅丈二匹大画画完。他很实在地说:“年轻人思想新,我常从他们那儿偷一招。”到了晚年,艺术成就已有定评,他的画作被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元首,还陈列于我国国家级的堂馆。但他也有烦恼,深感光阴似箭,时间总是不够用。他曾不止一次在题画时发出感叹。在一幅《母子图》上,他写道,“闻听敲门即心惊,案头画作难完成,高朋满座固然好,人生能有几春冬?”他惜时如金,每天都去“思齐堂”上班,写画不止。
  在有些画作上,他常落款,“三不子老人”。笔者问其意,他说:“我的‘三不子’就是:一、谦虚谨慎,不摆架子;二、不懂不装懂,不充壳子;三、不卑不亢,不当孙子。”这“三不子”正是他人格、画格的真实写照。这不禁使我联想起他的老师溥心畲题赠他的一副对子,“人品无瑕玉界尺,文章有骨绣屏风。”他解嘲道:“其实,人无完人,对我来个三七开就不错。但我一生从艺是有自己遵循的几条道道的。”这几条道道,就是他近日写给友人的几句话,“不靠吹,不靠骗,要靠干,甘于寂寞,不慕名利,为艺之道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