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20
第11版(教育)
专栏: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辽宁省教委主任 李喜平
  我国有12亿人口,80%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全面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是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开发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使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大计。
  农村教育改革是教育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农村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作好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这篇文章,是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和着力点。
  教育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体都是一种期待产生未来经济效益的投资。追求投入——产出的最大收益,也同样是教育投入的最重要驱动力。据有关专家运用综合经济收益分析法,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不同受教育水平的经济效益状况的分析,现阶段,初中教育是农村教育经济收益的最大临界点。这从一个角度说明,搞好农村教育,初中是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农村初中的教育功能仅限于传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升学预备教育,学校的教学精力主要集中在有望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少数学生身上,对大多数升学无望的初中生而言,在最佳受教育期,却没能学到适合于他们走向农村、走向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家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既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产生厌学、辍学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改变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发展初级职业教育,拓展农村初中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农村初中由升学教育转向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兼顾升学的轨道,是在农村初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和切入点,是农村教育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辽宁省以渗透农村初级职业教育为特征的农村初中改革,具有起步早、持续时间长、探索面逐渐扩大的优势。但长时间来,办学观念尚未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全省农村初中改革只在点上开花,动作面不大。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推进农村初级职教的大氛围,推动全省农村初中改革再上新台阶,辽宁省把1998年定为“初级职教年”,希望通过开展“初级职教年”活动,引起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抓住落实“科教兴农”战略这一机遇,切实落实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通过大力普及农村初级职教,主动服务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把沉重的农村教育负担变为发展农村产业和“两高一优”农业的优势,建立起教育与经济建设“服务与依靠”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为此,我们明确提出开展“初级职教年”活动的指导思想:以落实“科教兴农”战略为宗旨,以拓宽农村初中办学功能为核心,以农村初中改革为重点,带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农、科、教”统筹和“普、职、成教”结合为标志,使农村教育更紧密地结合当地实际,为发展当地产业和“两高一优”农业服务。
  大力发展农村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只要我们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通过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和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