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高科技——西安的新亮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2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兴国神州行

  高科技——西安的新亮点
  本报记者 贾西平 孟西安
  秋高气爽。绿草铺地、高楼耸立的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再展新姿。
  市委外宣办主任杨文波同志告诉我们,今年在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市场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西安市上半年经济发展仍保持了13.6%的增长速度。此前西安市已保持了连续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的速度。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同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近些年的迅速发展关系极大。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第二天一早就开始了采访。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同志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位于城南的产业化园区。晚上,去基层调研忙碌了一天的西安市委书记、西安高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崔林涛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熟悉西安的人都知道,西安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奇特,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西安也有相对的优势,高等院校总数排全国前列,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又拥有雄厚的现代工业基础。然而长期以来,西安自身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此,崔林涛书记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对科教强市和经济弱市现象的深刻反思,我们认识到,要变西安市的科教优势为经济优势,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创新,打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和科技成果、人才部门所有的束缚,运用市场机制,把科技人员这个第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从高墙大院中解放出来,配置到经济建设中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他说,“现在谈到发展西安经济,大家已经形成的共识是:一发展旅游,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要让这两条腿跑起来,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
  基于这些认识,西安市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战略选择和再现西安辉煌的希望,放到全市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抓技术源头,即紧紧依靠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通过扶持这些单位进行技术创新,使高新技术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来;二是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地建设国家级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新的体制和市场化环境;三是打破部门所有和条块分割的界限,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培植生力军。
  10年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累计实现技工贸收入336亿元,工业产值221亿元,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高效节能设备等支柱产业,成为该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从10年前的1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家,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已经进入了产业规模化、经营集团化、资本股份化、管理科学化的阶段。
  国有大型企业在西安整个工业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西安经济要上去,就不能忽视对国有企业的改造。通过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市为搞活国有大型企业创造出一条路子。他们通过在高新区内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国有企业中的一部分科技人员和技术手段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在高新区内从事创新开发,他们创新的产品中有一部分零部件又回原企业进行加工,最终产品再到高新区装配销售,使高新区成为改造国有大型企业的辐射源。他们把这种做法称为:“两头在外(高新区),一头在内(原厂)。”闻名全国的大企业庆安、远东、秦川等都在实行这种模式。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了西安市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科教兴市的深入,一批在国际、国内领先,有较大带动作用、能形成产业规模的主导产业正在西安市形成。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大唐M30移动通信交换机系统、车载应急交换机系统、新型高压输变电设备、新型高能电池、稀土电机控制系统、IS ̄DN多媒体通信终端、转移因子新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使其尽快形成规模,成为西安市迈向21世纪的支柱产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