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开垦处女地——来自体育竞赛招标会的报告(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23
第8版(体育)
专栏:

  开垦处女地
  ——来自体育竞赛招标会的报告(下)
  本报记者 许立群
  招标会上,许多代表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竞赛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向社会进行赛事招标只是工程中的一个步骤,而且并非最难的一步。
  有人做了更形象的解释:一个产品要畅销,包装、广告等推销手段必不可少,但这些都应以不断提升其内在品质为依托。竞赛市场上的产品就是赛事,它也不能排除在商业规律之外。
  很长时间里,体育竞赛更多地被视为是体育部门自己的事。关起门来进行的比赛冷冷清清,承办比赛费力费时又赔钱得不偿失。国家财政下拨的竞赛经费(俗称“人头费”)同实际所需费用相比杯水车薪。乒乓球项目全年比赛经费拨款65万元,而最低所需200多万元。国球这样受宠的项目尚且如此捉襟见肘,那些冷僻项目更是异常窘困。巨大的资金缺口转嫁到办赛者身上,办赛者若经营无方难以获取经济效益,就只能自己吞咽苦果。
  而一项赛事能否走俏市场最终取决于它与社会需求有多少契合点(也就是有多大卖点)、取决于它策划创意的水准。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一位代表打了一个比喻:如果我种出的苹果不适合大众口味,就应该考虑改良品种。
  服务于市场、服务于观众已成为不少管理中心竞赛改革的共同举措。
  许多颇具观赏性、商业价值的新赛事纷纷出台。中国乒协近年推出的乒乓球擂台赛、俱乐部联赛就是成功的范例,比赛既赢得了赞助商的青睐又听到了观众的喝彩。
  社会赛事日渐红火,而且必将在竞赛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中国网协的代表介绍,今年进行的全国短式网球赛,尽管参赛者自己要负担交通、食宿、比赛等全部费用,但依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0名少儿及家长踊跃参加。大众对体育的热情与参与已不局限于观赏比赛,直接参加比赛,身临其境感受竞赛气氛更具诱惑力。
  许多传统性赛事也在脱去陈旧的外衣,重新梳妆打扮,令人耳目一新。中国棋院的金同实介绍,代表中国围棋整体水平的全国围棋团体赛明年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立俱乐部,实行主客场制。以往的团体赛近百名棋手在一个赛地一气比赛15天产生结果,不易制造悬念、不便连续报道。实施主客场制,会大大吸引各地棋迷对棋赛的关注程度,有利于围棋运动进一步普及推广;每队五台比赛中要下一台快棋,这样有利于电视转播,也可大大加强对赞助商的宣传回报。
  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胡建国认为,竞赛改革如果能在局部细节上做足文章,也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成效。去年在山东进行了一场手球国际邀请赛,主办者只是在赛事间歇增加了观众与球手对垒的节目,就使得一向被冷落的手球比赛出现了火爆场面。
  应当说,成功的竞赛改革与实施奥运战略并不矛盾。乒乓球管理中心竞赛负责人认为,举办擂台赛、俱乐部赛为选手们提供了更多的实战机会,也使许多新人脱颖而出。而且这些赛事积累的资金又可补贴青少年比赛等难以进入市场的赛事。据悉,中国乒协对青少年赛事下拨的费用从今年起每人增至570元,已达到目前我国奥运会重点项目成人竞赛补贴的最高标准。
  总是严肃地板着面孔的竞赛并不讨好,给予社会的越多,社会的回赠也才越丰厚。
  中国体育竞赛市场还是一片亟待开垦而且蕴藏丰富的处女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