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天下黄河富宁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23
第2版(经济)
专栏:热烈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

  天下黄河富宁夏
  本报记者 胡继鸿 马利
  宁夏过去穷,穷在水上。宁夏今天富,也富在水上。
  认准了“水”字在经济发展中的分量,自治区成立40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紧紧抓住“水”字这根接力棒不放松。大兴水利,把平川变成米粮川;扬黄引流,集水微灌,使宁南山区摆脱了贫困。
  宁夏人民以黄河般的澎湃活力,在大地山川书写下壮丽的诗篇。
  一条流金的河
  说到“天下黄河富宁夏”,78岁的水利专家吴尚贤掰着手指给我们算账。
  国家分配给宁夏40亿立方米的水量,实际并没有用完。渠进沟出,许多水又还给了黄河。黄河在宁夏一带,泥沙含量不过5%。宁夏年降雨量只有200多毫米,没有水,什么也不长。一季小麦,得灌8次水,别的省份,灌一两次就够。黄河,使宁夏得天独厚。
  黄河水进了田里,水是肥水,土是肥土,浇麦子长麦子,浇稻子长稻子。
  建国前夕,宁夏水地仅存192万亩,渠道大多淤塞不畅,旱地变成荒漠,水田变成碱滩,到处黄沙白碱。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水成了宁夏经济的动力,现在宁夏的水浇地达到560多万亩。灌区的工业、农业产值分别占了全区工业、农业总产值的97%和87%。
  黄河,一条流金的河!
  贫困山区的幸福河
  西海固地区,面积占了全宁夏的4/5,人口占了全宁夏的一半,而且主要是回族兄弟聚居。干旱频仍,使那里的人民苦苦挣扎在饥饿的边缘。
  大旱之年,同心县平均亩产粮食4.1公斤,海原县5.2公斤。当地老百姓说:“种了一包子,拔了一抱子,打了一帽子。”
  为解决西海固的缺水问题,自治区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从农民世世代代采用土窖蓄水的传统中,自治区领导想到了一个颇具革命性意义的方法:打井打窖,蓄水浇地。1993年,打井打窖工作开始试点。1995年,大规模铺开,当年投资500多万元,完成土圆井6200眼、水窖1.4万眼。到1997年底,整个西海固共完成土圆井2万眼、水窖11万眼,实现贫困群众户均1眼井的目标。
  井窖水节灌,为贫困山区的群众找到了一条花钱少、易操作、见效快的解决温饱的办法。尽管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羁绊,但是只要蓄上水,群众的温饱就有保证。1996年、1997年,固原地区连续大旱,粮食生产仍获得丰收。这一西海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旱年大丰收,让多少西海固贫困群众意想不到、欣喜万分。
  尝到甜头的宁夏,计划今年底使西海固的井窖累计数达到21万眼,灌溉耕地40万亩。
  黄土地的恋歌
  脚下这片土地,生产生活条件极端艰苦,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改变黄土地的面貌?建县15年的彭阳,以其艰苦卓绝的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1983年彭阳建县后,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改土治水作为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走出了一条依靠生态建设振兴全县经济的发展路子。
  该县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沟与治坡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先后对32条小流域进行了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平方公里,形成一个又一个治理单元和开发单元,并实现小流域治理的两个根本转变:由分散治理向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转变,由封闭防护型向开发经济型转变。
  据介绍,到1997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为38%。其中,兴修水平梯田59万亩,造林67万亩,人工种草18万亩;修建水保治沟骨干工程11座,兴修水保工程项目2000多座,达到人均基本农田2.5亩、人均有林2.8亩、人均种草0.7亩。
  10多年的治理,控制了水土流失,大大改变了彭阳的生态环境,农林牧业生产均有了大幅度增长。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元。
  心中有条“黄河”
  固原山区,春旱时滴水贵如油,秋季雨水多得漫山流。人们长年靠水窖收集雨水生活。能不能改造一家一户的蓄水窖,多多收集雨水,然后秋水春用,除了人畜饮水,再用来解决庄稼用水?固原汉子黄正武开始考虑把科技引进农业生产,让科技帮助贫困的农民因地制宜解决干旱,摆脱贫困。
  1987年黄正武试种了20亩地的包心菜和大蒜,用滴水和注射浇灌的方法解决用水困难。收获的季节,每亩居然有了1000多元钱的回报。
  “集水微灌”,黄正武为干旱山区人民摸索到了一条蓄水脱贫的新路子,把农业科技送到了每个农户的家里。
  当我们来到海原县时,随处可以看到农民们蓄水的水窖,能看到一棵棵蔬菜从地膜下挺起身子。
  冯川村130多口人的村庄,过去没有一个学生。如今人们懂得文化教育的重要,开始送孩子到城里去上学。
  刚从以色列考察回来的黄正武好像受到了某种精神的启发和鼓舞,一路上总是把干旱少水的以色列和自己的家乡比。他相信自己的家乡,水资源、土壤资源都很丰富,缺的是文化和科技。
  和黄正武一路同行,你能感到在他年轻的生命里涌动着青春热情和理想。他用这一股青春的生命之水,正在荒凉的山区描绘出片片春色。
  水,给了宁夏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