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改善外部环境 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26
第11版(市场专题)
专栏:

  改善外部环境 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条件
  张光明、郭利民(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的改革大潮中,被首批“逼入”市场的一拖集团公司已初步完成了公司制改造、由产品多元化到支柱产品多元化的转变,走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但随着短缺经济消失、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以及农机行业散乱差小的现状,一拖重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去年以来,行业的恶性竞争使我们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发展实力严重削弱。首先在农机市场,有一些名牌是经过长期发展造就的,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谁胆大、谁敢吹,谁就受益。有相当多的组织以赚钱为目的,为企业进行评奖和行业排序,只要按要求交钱,就可满足你的要求。这些活动使企业疲于应付,迷惑了消费者。其次,一些厂家尤其是一些产品技术含量低、服务和体系不健全的小厂,用低于产地价格许多的方法在国内实行低价倾销,使我们经营环境恶化,合理利润无法保证,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国有资产无法保证。其三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打假工作的不力,使假货横行,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企业的产品形象。
  范恒山(国家体改办):企业改革发展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一个厂长可以带好一家企业,也可以搞垮一家企业。如何让企业家队伍成长转入良性轨道,让企业经营者尽心竭力为企业贡献力量,除了党性原则外,国家应更多地考虑建立合理的经济动力机制。对社会上出现的“五十七八现象”要很好地研究,加以解决。
  唐家友、杨静(开滦矿务局):有些事情企业确实无能为力,只能靠政府出面解决。如我们周围许多小煤窑,严重危害大矿的生产,又浪费国家资源,企业很头疼,却无法根治。另外,作为百年国有老矿,人员多,包袱重。我们有在职职工10.6万人,离退休职工5.6万人。养老问题单靠企业自身很难做好,必须加快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改革,加快社会统筹步伐,企业才能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赵元、赵雅民(中建一局有限公司):我们公司在1994年列入国务院百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一开始很有信心。我们的宗旨是不要翻牌,独资形式好运作,成本低。试点中又搞职工入股。现在我们不想再改了,耗不起时间和财力。中建一局是一个老字号,一改之后不让带中国二字,现在行政色彩还是太浓,还是一个管理局,因考虑到中建一局是个老字号又保留了下来,就为这么一个名称转了一大圈,有些得不偿失。
  刘广超(河南双汇集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但可创造政策环境,改善经营秩序。名牌企业最怕的是假冒仿造,政府应不断加大打假的力度,名优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刘宝华(齐鲁石化公司):齐鲁石化公司去年兼并了两家大型企业,总债务额30多亿元。现在被兼并的两家企业已恢复生产,并出现好的发展势头。国有大企业要为国家分忧,国家也给了大型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实践证明,国务院确定的“抓大放小”战略是非常正确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郑崇德、张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钱光顺,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王一新在发言中认为:现在国家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企业越大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就越大。今年上半年因成品油走私,国内石油石化企业损失了几十亿元,下半年国家严厉打私政策出台,石油石化企业的赢利很快好转,许多关停的油井已恢复生产。政策就是效益,政策就是环境。
  中国华中电力集团李聚民、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冯岩、首都钢铁公司甄斌、成都铁路局冯金声、杭州娃哈哈集团杨秀玲、华能集团周成文、北京泛亚太研究所倪建中等同志也在年会上发了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