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形神兼备 刻意求新——忆念张振铎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0-30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形神兼备 刻意求新
  ——忆念张振铎先生
  张世简
  张振铎是浙江省浦江县人,排行第六,我称他为六叔。我从小就喜欢花鸟画,但因他一直远在武汉执教,所以早期对我的影响并不很深,直到1969年我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后,才与在武汉的六叔有所往来。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能看到他如此高水平的花鸟画,对我来说,真好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把我吸引住了。
  解放前,我也曾看到过而且也临摹过他的画,那时画的内容多半是“枯木寒鸦”、“败荷衰柳”、“夕阳孤雁”之类。解放后的几十年里,由于时代不同和作者的情感不同,所创作的花鸟画都是欣欣向荣、色彩鲜明,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们以意气风发、积极奋进的力量。
  张振铎先生的画为什么这样受群众喜爱?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我看,是由于画家直到晚年仍然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缘故。总的来说,他的画属于大气磅礴、阔笔雄健的大写意画。例如他常画的公鸡,仅用寥寥数笔便集中、概括、淋漓尽致地把对象的神、形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其他如墨梅、兰竹、荷塘等等都是画得很富有生气的。
  “只有到生活中去找题材,去反映时代,花鸟画才能创新。”他是这样启发教导我的,也是这样做的。例如有次他来北京开文代会,一个休息日,他邀我去颐和园,到了石舫附近,有几株樱花正烂漫盛开,这下可把六叔吸引住了,左看右转,好像着了迷似的。同去的锡金兄说:“六叔,我给你拍几张樱花的照片吧!”他说:“不行,照片只能记其形,不能会其神。要眼看心记,注重感受,中得心源。”他留连忘返地足足看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后来我多次看到他画的樱花,确实与众不同:老辣的树干上装点着丛丛繁茂的樱花,艳而不俗,既是繁花似锦又气势恢宏。另外我还想谈谈《湖边》那张画给我的启示。这张画使我很感亲切。他画的是一只头上有红冠的黑色华鸭,芦草和荷叶为背景,湖北农家多养这种鸭,常在荷塘池沼之间,这种景象可说是随处可见,但他赋予这平凡的田间野趣以全新的生命和深隽的意韵,这是他几十年来生活积累的结果。从这幅画的构图,就可看出作者是别具匠心的:画面正中一只鸭,一般来说这样一个主题放在正中是极难处理好的,然而他用大面积的荷叶芦草铺满了上半部,并且用了他很少用的花青渲染法,盖去很大部分,又用俯视法画出茫茫无际的荷塘,使人感到辽阔浩瀚,意外有意,画外有画,把观众引到了一片清幽的野塘深处。这些画都是他苦心经营的力作,充分说明了他从不满足现状,到了老年仍然在不断地寻求突破和自我革新。
  上图为《春江水暖》(中国画)。张振铎作(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