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阅读
  • 0回复

京城拉巴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01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京城拉巴特
  章云
  摩洛哥人说,他们有四大都城:拉巴特、马拉喀什、菲斯和梅克内斯。因为它们在不同时期都作过摩洛哥的首都。但依我看,就其规模和气魄,哪一个也比不上现在的首都拉巴特。
  这是建在大西洋边一块高地上的城市,背山靠水,虎踞龙蟠。但在这里却看不到海,只有一条绕城而过的布雷格雷格河向西流向大西洋。站在高地的最高处,可以看到拉巴特全城:一湾河水,两面高坡,三五大道,四围城墙,紧凑而和谐地构成了这个城市十分独特的自然景观。拉巴特城始建于12世纪,过去是个军事要塞。历经了几代王朝的更迭和法国殖民者的经营之后,才演变成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首都。
  第一次到拉巴特,会有一种到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感觉。当沿着安德鲁斯城墙边宽阔的哈桑二世大道前行,再由那椰树高耸的穆哈默德五世大街横穿市区时,就会看到满街都是穿着摩洛哥长袍“吉拉布”的人。特别是那些五颜六色的女式长袍,把整个城市装扮得红花绿柳般地好看。再加上那些通衢的大道,高耸的红墙,堂皇的宫殿和巍峨的寺庙,拉巴特俨然有一种王城派头,帝都气象。
  拉巴特的街头又会给人轻松和悠闲的好感,游客对它情有独钟。说它虽没有菲斯那般凝重,但也没有马拉喀什那样轻浮;虽没有梅克内斯那般宁静,但也没有卡萨布兰卡那样喧闹。城中那些椰树掩映的林荫大道,繁花似锦的街心花园,连那些漆着红白相间的马路沿,涂着蓝白两色的出租汽车和手戴白手套、身穿黑色扎别丁雨衣的交通警察,都给人以旅游国家特有的那种动人的魅力。更不要说那得天独厚的天气了,总是那样清新、湿润和舒服,满眼的青葱嫩绿,明净透亮。难怪一位法国朋友对我说,“连这里的空气都是透明的”。
  拉巴特市区的建筑,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里既有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面街骑楼,又有极富现代色彩的商业大厦;既有老式的阿拉伯庭院,也有新颖的欧式公寓。它们高低有致,新旧适宜,既有现代化门面的“包装”和“派头”,又不失阿拉伯传统的“精神”和“灵魂”。这种土洋结合、新旧融会的建筑与热闹熙攘的街道互为映衬时,显得不艳不俗,不惊不乍。
  拉巴特的景物常使人想起它那辉煌的过去。坐落在城东南的谢拉古城曾几度易手,但最早时是古罗马人来到北非最西部安营扎寨的地方。“谢拉”明显是拉丁语“萨拉”的演变,罗马人当时就叫布雷格雷格河为“萨拉河”;位于城东北的乌达亚老城,仍然保持着昔日的风貌,是伊斯兰教到来之前柏柏人在河口建成的军事要塞“利巴特”。毋庸置疑,“拉巴特”这个名字就是从“利巴特”演化而来的;而那条雄伟高大几乎把拉巴特全城包围起来的城墙,使人想起了阿尔莫哈德王朝文治武功的赫赫年代。由于与西班牙进行圣战的需要,该王朝的曼苏尔苏丹要把拉巴特建成一个“新的亚历山大”,一个“胜利的拉巴特”。他不仅将原来的老城建成了坚固的城堡,而且要在它的南面建造一个规模空前的哈桑清真寺。但事与愿违,大清真寺的工程未完,曼苏尔已经魂归西天。清真寺只留下了400根大柱子(见题图)和一个高达44米的半截子宣礼塔。现在,这个庞然大物不仅成了拉巴特城市的路标,而且是世人公认的摩尔—安达鲁西亚建筑的经典,几可与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吉拉尔达钟楼和马拉喀什的库图比亚清真寺的宣礼塔相比美。
  在日常生活中,拉巴特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恐怕还是乌达亚老城。因为,那里有一个美丽的安达鲁花园和一个可以同时眺望布雷格雷格河和拉巴特的摩尔人咖啡馆。每到太阳西沉时,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他们在花园的花圃与喷泉间散步流连,在咖啡馆阳台上凭栏远眺。眼前就是那蜿蜒曲折的布雷格雷格河,河这边是拉巴特,河对岸则是拉巴特昔日的“对手”、今日的姊妹城———撒累。这时,一轮红日在布雷格雷格河口开阔的河面上缓缓下沉。晚霞撒满了河面,也给拉巴特城涂上了一层绛红色的光辉。好一座霞光云影中的京城!(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