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危机过后话欧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06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危机过后话欧安
  吕岩松
  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武装冲突和军事对峙让位于政治谈判,可以说,举世瞩目的科索沃危机已告一段落。不过,人们对有关欧洲安全问题的思考似不应就此停止。
  几年前就有人指出,民族矛盾及其引发的冲突是冷战后欧洲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科索沃危机为此提供了新的注脚。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巴尔干的民族分界线与国家边界线差别很大。一个民族在边界线一侧拥有自己的国家,在另一侧则处于少数民族地位,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于是,“同一民族生活在一个国家”成为巴尔干民族主义势力的共同目标。历史上,“大阿尔巴尼亚”、“大马其顿”、“大保加利亚”、“大塞尔维亚”等梦想多次发生碰撞,甚至兵戎相见。几年前的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武装冲突均可视为新危机、老问题。不过,这种问题并非巴尔干特产,西欧国家也有。北爱尔兰是英国的痛处,法国也有不安稳的少数民族。
  虽然南斯拉夫政府坚持科索沃问题是其内政,但这场危机最终还是被国际化。结束流血冲突、防止巴尔干火药桶再度升温是外部大国的共同利益,这也决定了它们在国际调解过程中更多地采取合作态度。不过,深一层看,美国、欧盟和俄罗斯都想获得欧洲安全事务的主导权,它们还是就科索沃问题展开了一场角逐。
  在激烈的竞争中,美国明显占了上风。波黑打了4年后华盛顿才积极介入并争得外交调解主导权,而科索沃危机从爆发到美国特使独领风骚只有3个月,实力是外交的后盾,再次得到验证。上述事实表明,美国对欧洲安全事务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当然,制约美国强权政治的因素还是存在的。例如,由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始终没有授权北约对南斯拉夫动武。
  欧盟起初积极参与科索沃危机的国际调解,但很快便沦为配角。欧盟出师不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各成员国固守本国利益,拿不出统一的外交政策;第二,虽然欧盟与南斯拉夫经济联系密切,但它对南政府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的影响力十分有限。英国一家大报日前发表评论说,美国的成功使欧盟再次“丢脸”,欧洲人还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安全问题。
  为阻止北约对南斯拉夫动武,俄罗斯同美欧大国激烈对抗,甚至以中断与北约合作相要挟,其强硬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美攻俄守是基本态势。但科索沃危机表明,俄罗斯无法容忍西方忽视其大国地位,在关系到战略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它也不肯轻易退让。由此看来,北约同俄罗斯的“特殊伙伴关系”还很脆弱,双方对欧洲安全主导权的争夺还将继续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