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挺立的老白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06
第12版(大地周刊·周末副刊)
专栏:我的家园征文

  挺立的老白杨
  齐路
  多年在部队工作的我,每次回到家乡——新疆农五师89团场8连,总少不了陪父亲到连队的西北角,去看望那棵独尊的白杨。
  这棵白杨是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进疆时所栽白杨中唯一留下的一棵。老白杨笔直伟岸的身躯,两个大小伙子也休想搂抱得住,岁月这把无情的雕刻刀在树身上留下道道纵横交织的刻纹,在离地面有半米处,还留着斧子砍过的痕迹……
  89团场所在地叫塔斯海。如果把时间推回到三十六年前,父亲那批知青们来到这里时,除了“无风一片白,有风白满天”的盐碱戈壁滩外,就是隔两三天一场从阿拉山口刮来的强风,在这里别说是种庄稼,就连一些生命力极强的野草也很少。面对着空旷寂凄的荒原,这批来自五湖四海不甘寂寞的年轻人没有退却,他们发誓一定要让塔斯海披上绿装,让它充满生机和活力……
  烈日灼人的盛夏,泛着白碱的戈壁滩上,眨眼间便出现了一条绿色的长龙,给荒原带来了一线生机,那是穿着绿军装的农垦战士们。他们挥锹舞镐,开通渠道,引水排碱,改良土壤;他们形成一个团结奋战的集体,在与自然进行着一场空前的较量。
  “植树造林,抵御风沙”,是当年父辈们与大自然会战的第二战役。在这里种什么树才能生长呢?“种白杨!”许多人大胆地提出来,对!就种白杨。
  “白杨树,它有极强的生命力,虽然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口粗细,它在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茅盾《白杨礼赞》)
  也正是有着白杨树这种精神,父辈们坦然面对大自然的肆虐,以锹镐为画笔,在这片不毛之地上画出了奇迹,荒原画出了绿色,碱滩画出了粮食,一排排白杨树茁壮成长。
  然而,一场“文革”的风暴席卷而来,把是非刮得完全翻了个。整块的良田开始荒芜,那一排排白杨树也未能幸免。
  “十年浩劫”结束了,成年的白杨树繁茂的绿叶伴着和畅的春风,发出阵阵悦耳的掌声。渐渐富裕起来的老职工们,开始盖新房,添置家具,白杨树派上了应有的用场。老连长了解白杨树是职工们的寄托,就留下了这棵“文革”时砍伤的白杨。
  如今,家乡塔斯海已被农工们的巧手调理得井井有条。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被挺拔的白杨林带包裹着,宛如条条腾空的绿飘带;一望无垠斑斓富庶的原野上,一块块错落有致的条田任拖拉机随意驰骋。
  今年10月,我再次踏上故土,父亲已从农垦一线退了下来,他说:“已经干不了什么大的活了。只是要把几个孙子看好,让儿子们放心地为经济建设作贡献。”说着话,父亲和我又转到那棵老白杨树下。金秋时节,树叶纷纷落下,飘落在一旁新栽的小白杨林里……
  我坐车回城时,注视着老白杨树下父亲向我示意的手臂,如同老白杨逸出的劲枝,我的眼睛潮湿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