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架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09
第2版(经济)
专栏:为下岗职工办实事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架桥”人
  韩建国 路书贵
  修路架桥,历来被看作是造福于人类的善举。而在劳动力供求双方架起一座桥梁,则更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河北省邢台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姬冬艳就是这样的架桥人。
  军人出身的姬冬艳1990年4月走上了邢台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的岗位。经过10年部队生活磨练的姬冬艳具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她坚信,只要创业精神在,困难就是历史赋予我们创业的机遇。
  她从职业介绍交流场所管理、信息传递系统建设、主要业务进市场以及综合劳动事务“一条龙”办公入手,抓市场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市场建设资金短缺,她一次次跑省厅申请建设资金;她苦口婆心做有关部门的工作,使业务工作尽快理顺到位;为求得社会支持,她多次到公安、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协调关系;为使职业介绍工作尽快步入法制化轨道,她主持制定了50多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她把自己的脚印一次又一次留在县城和乡间小道上。自1995年至1997年3年时间里,她跑遍了全市19个县(市)区,184个乡镇服务站,9个街道办事处,83家居委会,有的县(市)去了10次以上。有时饭也没顾上吃,回到家常常已是半夜。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全市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架起了一座桥梁。邢台市1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职业介绍所,交流场所面积达1720平方米,专职工作人员110人;建立了184个乡镇劳动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市区9个办事处全部将职业介绍纳入社区服务范围;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县与市、市与省联网。
  “求职者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这是姬冬艳向全市职业介绍机构提出的工作标准。为方便劳动力供求双方相互沟通了解,姬冬艳几经周折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媒介中开通了求职热线电话,创办了《再就业信息专栏》,并率先实行就业承诺制度。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上述信息指导就业的人员达1620人(次),为187家用工单位选到急需用人。
  下岗职工再就业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的姬冬艳更加感到责无旁贷。邢台市起重工具厂、日化厂、助剂厂、化工电机厂等60多家困难企业,她都亲自到企业与厂长、下岗职工座谈,了解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自去年以来,她成功地组织了5次有500人以上下岗职工参加的再就业交流会,有624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