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官念”一变天地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0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官念”一变天地宽
  杨春风 陈国全
  政府机构改革已全方位展开,在今后几年中,现有的近半数机关干部将通过多种渠道走向新的工作岗位。人往哪里去,如何正确对待这场意义深远的变革?机关干部转变“官念”,即改变一定要当“官”的念头,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用“二分之一干,二分之一看”,描述机关工作人员闲置现状,虽然言过其实,但也可见行政机关精简之必要。而机关又是藏龙卧虎之地,大多数机关干部年富力强,他们要学历有学历,要能力有能力,待遇又不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进机关当干部呢?除了服从分配或甘当公仆者外,也不排除认为机关干部“旱涝保收”、“熬上几年,谋得一官半职”者。
  这种“官念”的危害在于,要做“官”,不肯做公仆,在我们国家这种想法和追求也许一时得逞,但是风光短暂,从总体上看是没有前途的。抱住“官念”不放,留下难成好干部,外调也难有作为。因为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是要做官。
  “官念”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一直是社会公认的价值取向。因为作官有权,有利,能够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历史上不乏好官,清官,有作为、有贡献之官,但因历史局限、阶级局限,更多的官老爷是不为老百姓干事的。为谋得一官半职,为升官晋爵,在官场、文人圈中,上演了多少幕闹剧、丑剧、悲剧。但是,即使在过去的时代,也不只做官一条路,也不乏一些豁达之士,不愿为官所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晋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隐居,专事诗文,自成一家,为中国文学添彩。明代宋应星,厌恶科举为官之路,潜心科研,写成《天工开物》,书成后被人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晚清状元张謇,弃官办实业,成绩卓著,成为近代著名实业家。
  时代不同了,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从政、经商、做工、务农等,只不过是一种社会分工。在行政部门工作,包括作领导干部,可以大展其才,作出贡献,在其他行业和部门工作,同样能大展其才,作出贡献。关键是踏实肯干,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如果说,在过去的时代,一些不愿为官所累的人在“旁门左道”中独辟蹊径,作出贡献,毕竟其数寥寥。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建立,人的潜能大大解放,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不少机关干部离开机关经商办企业,开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功立业。就连经济欠发达的江西省,最近也传出了武宁县副县长张志刚主动辞职承包五百亩荒地搞开发的消息。机关干部一旦转变“官念”,就会发现施展才能的天地无比广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