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国产水果呼唤质量标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09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逛水果市场不难发现,如今各类水果个头越来越大,上市季节也越来越早,可吃起来却没有应有的味道——
  国产水果呼唤质量标准
  符振彦
  近年来,一些果农为了让水果早上市、卖个好价钱,大量使用激素类农药、化肥催长,以使水果提前挂红。因此水果上市虽早,颜色也鲜艳,但由于光照时间不足,糖分积蓄不够,吃起来也就没有滋味。
  据了解,在欧美一些国家,所有进入市场的水果都必须经过检测,进行质量认证,外观、质量、含糖量等须达到一定标准才允许上市交易。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不合格水果的上市流通。在我国,其实也有相类似的质量标准。如规定优等富士苹果的条件是:直径不小于70毫米,鲜红着色面积66%以上,损伤面积不超过5毫米,总酸量不高于0.4%,不允许有日灼、雹伤及虫伤等。但是由于管理不善以及水果销售比较分散等原因,这一质量标准未能有效地执行。笔者曾问过一些果农和卖水果的知道不知道什么是水果的质量,几乎没有人能答得上来。水果上市后,大部分是凭着行情和感觉定价格。
  水果质量无标准,除了使人们吃不到合格水果,还造成了另一个后果:出口困难。由于水果质量规格混乱、无章可循,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水果难成气候。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但却不是水果生产的强国。这一“大”一“强”之差,差的就是“质量”二字。
  国产水果出不了国,却挡不住洋水果“入侵”。早在几年前,大量质量好、外观诱人、价格不低的洋水果就成了国人的新宠。到目前为止,我国市场上的洋水果几乎占有半壁江山,而且各种洋水果的价格十分坚挺。在超市,美国蛇果每公斤60—80元,新西兰猕猴桃每公斤要卖到40—50元。一个漂亮的礼品果篮,装上红红绿绿的洋水果,少说也得花三五百元钱。但有个买水果的顾客说:“进口水果外形美观,不吃光看都开心,用这样的礼品果篮送朋友,既高雅又气派。”这种观点在顾客中很有代表性。
  同样是果品,为何是两种命运?据了解,发达国家对上市水果的外形、规格要求很严,这些国家的果品上市率虽然仅为30%—40%,但是,却以较少的上市量换取较高的果品“身价”,保证上市果品每一个都能让消费者百分之百地满意。如今,我国产水果的地区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如若再像过去那样,让好的、不好的果子全部混合上市,就不可能卖出好价钱。如此看来,提高果农的“质量意识”,改变其营销理念,注重采摘时对果品的选级分类及保管,并分类进行营销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果品的潜在效益。另外,有关部门还应注意从外观到内质严格检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