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无边胜景在山川——罗景春与石板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05
第11版(文化)
专栏:

  无边胜景在山川
  ——罗景春与石板画
  本报记者 卢新宁
  这是“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悲秋,残枝摇曳,白日苍茫,远处青白色的岸堤,近处褐灰色的池塘,望之使人怅惘;
  这是“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江南,草树繁茂,水澄似练,天空中舒展的青云,湖水里朦胧的山影,观之令人心怡;
  ……
  这是不折不扣的国画。从题材看,有山水,也有树木花鸟;从表现形式看,有写意,也有工笔。然而,谁会想到这些呈现在眼前的诗情画意,竟然出自未经任何雕琢的天然石画。
  这些不可思议的石板画就放在北京北方大正经济贸易有限公司罗景春的办公室里,作为石板画的收藏者,罗景春似已习惯了如我一般的参观者的惊叹。黄山云海、雪域高原、田舍夕照、渔舟唱晚、朝霞暮霭、飞瀑流泉……每一件石画,都是可以独立命题、表现完整内容的中国画。仔细端详,这写意中还可分大写意、小写意、水墨画;工笔中尚有淡彩、重彩,甚至青绿山水。更令人吃惊的是,有些画面隐约有大师笔锋,竟与宋元明清大画家以及一些现代画家的山水作品相近,然又纯朴古拙、浑然天成。正是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最推崇不假人力的“自然之文”:“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让人慨叹造化之神,据说不少著名画家观后赞不绝口,为之绝倒。
  罗景春告诉记者,这种石板画是在大理石矿中偶然发现的,采出后,经切割抛光,便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完美的画面。石画的画底呈灰白色,是大理岩;石画画面由黑灰色、褐色、红、黄及绿色等脉状物质构成,形成于白垩纪。经亿万年地质运动,石质材料千变万化,色彩、纹理、层面、形态各具特色。经过漫长的岁月雕琢,最终才形成如此完美的画面。有关专家认定,这种石画是大理岩中仅见的一种异常现象,是其中偶然出现和迅速消失的一条脉络,千载难逢,绝对珍稀,可遇而不可期。
  自小就痴迷于石头的罗景春偶然遇之,一见倾心,从此展开了与石板画的不解之缘。云南、广西,罗景春像个不懈的“淘金者”,一次次守在矿山枯等,在纷杂的矿石中寻觅。对于他来讲,每一幅石板画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幅石板画都有自己的生命。三十七岁的罗景春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沉静,也许正是这种不事浮华的安静,使得他获得了对艺术的敏感和直觉,帮他发掘了不少石板画中的精品。参观过罗景春收藏品的人都赞叹他的石板画数量虽不为多,但件件可圈可点,表现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
  “文人乐石”,自古以来,石头备受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青睐,流传着许多爱石成癖的故事。石玩中的绝品,被作为珍宝列入名家收藏。史书记载,我国曾有唐代元稹砚屏、宋代欧阳修的山松石屏、苏东坡的月石风林、清代陶谷的玉罗汉石屏等天然石画,均为稀世珍宝,惜已失传。这些石画不过是放在桌案上的小石画,与罗景春他们的大幅石画相比,有较大区别。罗景春收藏的石板画高达一米,被称为“天然奇葩”、“稀世国宝”也是自然。
  罗景春他们被圈内人称为“玩石”的,但他自己却略有异议。在他看来,石板画之珍贵不仅在于是天然而成的艺术杰作,更因在人类面前表现出的深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千万年顽强的生命力的代表,以及一种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体现。正因为此,罗景春从不敢以“把玩”之意面对石板画,而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进行着与石板画之间的交流。在这种对峙中,仿佛触摸到宇宙的灵魂,领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罗景春说,这才是石板画的真正魅力所在。下图为 凌春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