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湄洲湾环保力度亟待加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0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湄洲湾环保力度亟待加强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福建省1997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全省海域中,湄洲湾水质较好,达国家海水二类标准。记者日前在泉州市采访时了解到,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湄洲湾环境保护的工作量也在急剧增加,前景不容乐观。
  湄洲湾地处闽东南,总面积为516平方公里,是福建沿海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它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耕海牧渔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同时又是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区。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湄洲湾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应急海上重大污染事故的能力严重不足。1993年10月,福建炼化公司在泉州市肖?开发区全面建成投产,实际生产能力为450万吨/年,所需原油全部通过油轮经湄洲湾运输。1996年2月,“安福”轮在该公司的10万吨油码头卸油时发生重大漏油事故。由于油码头和港口缺乏应该具备的应急装备和指挥协调能力,从码头工人发现漏油到围油栏布放完毕共花去3个多小时,加之没有专门的吸油船,造成600多吨原油泄漏,污染严重。据了解,福建炼化公司将与两家外国公司合作,把炼油能力扩大至1200万吨/年,海洋污染事故的风险频率将随之增大。在湄洲湾建立应急突发性重大事故的指挥中心及专业队伍势在必行。
  此外,湄洲湾的海域功能区划滞后,区域性污染仍在增加。湄洲湾集全国重点养殖基地、石化基地和旅游风景区于一身,三者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湄洲湾的开发始于80年代,直至今年4月,《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才正式出台,具体的界限划定还需时日。湄洲湾为莆田、泉州两市共同开发利用,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机制,导致这一海域的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破坏了海洋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
  随着福建省“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大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湄洲湾的开发活动将更加活跃,面临的环境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只有尽快建立海上应急指挥中心和区域性环保机制,抓紧实施海域功能区划,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才能保住湄洲湾这片碧海,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