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华侨的家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10-06
第3版()
专栏:

华侨的家乡
李望
过去,祖国南方沿海一带的劳动人民,由于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无法生活,许多人不得不离乡背井,漂流到国外去谋生,而把眷属留在国内。我国在外侨胞有一千二百万人,留在国内的眷属约一千一百万人。国内华侨眷属,广东省内约六百四十多万人(占全省人口的五分之一),福建省内约二百多万人(占全省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他则分布在广西、云南、山东、浙江等地。
侨眷绝大多数是农民。由于地主阶级长期剥削的结果,他们普遍缺乏土地。有一些被迫出国的侨胞,以自己的辛勤所得寄回国来的侨汇,作为赡养父母及妻儿之用。但是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由于通货膨胀、物价高涨,侨眷的生活完全没有保障。所以在解放以前,广东、福建等省时常有侨眷饿死的事件发生。
解放以后,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侨眷和全体农民一道,获得了土地、房屋和耕具,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翻了身。
根据广东省台山、中山、潮阳、澄海四个县二百六十一个乡的调查,土地改革以前,侨眷农民(包括贫、雇、中农)平均每人占有土地仅四分四厘。经过土地改革,增加到一亩零七厘。广东省潮阳县二百三十一个侨乡的侨眷贫雇农,经过土地改革,土地增加了两倍。
国内华侨眷属分到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之后,劳动所得归自己所有,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并涌现出很多模范人物。例如广东省新会县崑崙乡副乡长张好,丈夫去印度尼西亚二十多年,土地改革时,分了二亩九分地。由于她积极学习别人的耕作经验,改进技术,一九五三年,每亩田割了四担多谷,比一九五二年增产百分之五十。在她的带动下,全乡农民都很重视选种等先进方法。去年全乡增产一万二千多箩谷,出现了六十多个丰产户。同时,侨区各级人民政府都十分重视领导和组织侨眷参加互助合作运动。在大张旗鼓宣传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以后,广大侨眷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参加互助合作生产的日益增多。据一九五三年底广东省台山、开平、中山、潮安、潮阳五个县十二个乡统计,参加互助合作的侨眷占侨眷总户数的百分之三十二。在山区、半山区和海南侨乡,因侨眷中向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占绝大多数,所以组织起来的一般已达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福建省海澄县三十三个侨乡,有长年互助组一百五十四个,临时互助组四百五十六个,组织起来的户数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五十七。
侨眷中有一部分人(主要是侨工家属和小土地出租者)原来不参加劳动生产。经过总路线和“劳动光荣”的教育,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参加农业生产,积极劳动;有的已参加了互助组或农业生产合作社。如广东省台山、中山等地十二个重点乡,侨工家属和小土地出租者成份的侨眷共七百七十八户,已从事劳动生产的有六百四十一户,其中参加了互助合作组织的有一百一十六户。福建省晋江县三吴乡,侨眷原来多不从事劳动生产,现在参加生产的已达百分之七十。
随着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信用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也有了相当的发展。有的地区,华侨眷属参加信用合作社的(以户为单位)已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参加供销合作社的达到百分之八十。
侨区中的手工业生产也逐步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到一九五三年底,广东省已经组织起来的侨眷、归国华侨手工业合作社有五个,合作社性质的手工业工厂有四个,生产小组、副业生产互助组有六个,参加人数七百三十五名。在福建省,组织起来的手工业工场、作坊,全省约有四十个单位,参加的侨眷、归国华侨有一千多名。
由于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支持和帮助及互助合作的发展,侨眷和全国农民一样,连年获得丰收,收入逐年增加。如广东省梅县侨眷梁秀珍互助组,一九五三年平均每亩产量一千零六十一斤,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七。她的互助组被评为广东省粤东区甲等农业增产互助组。今年三月,这个互助组和乡里另外两个互助组合并,成立了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梁秀珍任社长。福建海澄县新垵乡侨眷邱水冷的互助组已四次荣获模范称号。组员林时庆今年三亩半田收了一千五百斤粮食,比去年增产五成。组员陈水花(侨眷)今年二亩九分三水田,早季共收粮食一千一百六十斤;还有三亩九分六旱地,共收花生、黄豆二百一十斤。除了公粮及一家口粮外,尚余粮二百来斤。家里还养着大小毛猪六头、鸡三十三只、鸭十五只。
经过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运动,侨眷的政治觉悟大大提高。广东省大埔县大麻区中兰乡十五个农民协会委员中,有七个是侨眷。在侨区基层选举运动中,侨眷都积极参加了民主选举。福建省永安县吉山、上墩、新侨、桐林等侨眷集中的乡,参加选举的选民,都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全国基层选举中,有不少侨眷和归国华侨光荣地当选为人民代表。如云南省腾冲县三个乡中,有归国华侨、侨眷二十人当选为人民代表。广东省梅县侨眷梁秀珍,更当选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年代里,随着生产的发展,侨区人民的购买力不断地增长。在福建著名侨乡晋江县金井镇,今年夏历除夕那天,光供销社就杀了一百头毛猪,卖出净肉近一万斤,砂糖销售一百二十担,糯米也供应了二万斤,比去年同期的供应数量平均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翻了身的侨眷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迫切要求提高文化,积极参加冬学和民校学习。福建省晋江专区的民校,在一九五三年初已有二千八百五十所,学员为土地改革前的八倍。该区晋江县石狮镇,目前已有两个可以容纳一千多人的戏院,有一个文化站和一个职工俱乐部;还有五个业余剧团及十多个群众性的文娱组织,拥有五百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侨眷和归国华侨。如大崙业余剧团内,侨眷和归国华侨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目前在侨区,社会风气也有很大改变。酗酒、赌博和偷窃的事件已很少发生,社会秩序空前安宁,环境卫生也大大改善。过去乡界、姓界、房界的矛盾,也逐渐消除了。人们团结友爱地生活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