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观念转变道路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0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作为重工业城市的包头,下岗分流任务重,压力大,但他们却上下一心,多方努力,再就业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其关键在于——
  观念转变道路宽
  本报记者 刘工践 刘亮明
  在祖国北疆的国家老工业基地包头,有一道经历改革阵痛,由开拓者拼搏精神所凝聚的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这就是由包头市委、市政府为“龙头”,全社会共同参与,以下岗工人为主体的“再就业工程”。
  处处为下岗职工着想
  大的环境好了
  包头的再就业工程,起步较早。概括起来,契机有三:一是军转民的大企业结构调整动得早。二是像包钢这样的大企业技改搞得早。三是市委、市政府领导抓得早。包头有60万职工,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重工业城市,156个“共和国长子”这里就有3个。
  观念转变是先导。市里的领导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重工业基地,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必须从上到下转变观念。
  市委书记胡忠对记者讲:“前几年我们就成立了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今年中央开过会后,我们始终把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如今,全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关心再就业的氛围。再就业基地、扶贫解困市场、再就业培训中心等纷纷建立起来。
  站在临街的饮食加工服务店门前,年轻的女老板白金桂满面春风:“刚下岗那会儿,心情挺不好。多亏市委、市政府支持,办起了这个门脸儿,生意红红火火,收入比以前强多了。”
  包头的再就业,既有宏观安排,又有微观措施。市委、市政府把再就业纳入全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之中。工商、税务等部门制定了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各级领导层层建立了责任制,年终兑现考核奖惩;全市建立健全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不仅在有下岗再就业任务的企业,而且在街道办事处、区、县和市,都建立了纵横联网的计算机服务系统。到计算机上一看,街道上有多少待就业的人?已安排了多少?基本情况一目了然。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再就业路子宽了
  “实行下岗职工再就业,根本出路在于搞活企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就业门路。”市长牛玉儒对记者说。
  近两年包头市对33户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进行了破产重组,对一些长期亏损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通过兼并、租赁、参股等多种方式重新组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下岗职工向农牧业开发,使大批下岗职工得到安置。市就业局局长张同禄欣喜地介绍,去年以来,通过搞活企业,安置下岗职工1.3万多人。
  “水路不通走旱路。如今从上到下给咱铺的挣钱道多了,只要思想转过弯来,就不愁没活干,没钱挣。”站在新建的养猪场旁,29岁的郑志刚踌躇满志。他是202厂工人,去年8月下岗后,厂里给他提供了场地。不到一年,他已养猪41头,到明年“少说出栏也在400头左右”。
  27岁的原包头铁路分局职工石海蓉下岗后,靠几块抹布起家,如今当起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的老板。全市经济的发展给家政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5年来,石海蓉的公司从几个人发展到今天的79人,其中62人是下岗职工。
  干部联系特困职工家庭
  下岗职工心里暖了
  “市里区里实实在在帮咱重新创业。刚下岗时每月还发给180元的生活费,市区领导还来家问长问短,帮着出主意,真让人心里热乎乎的。”杜春海夫妇这番话充满感激之情。他们下岗后,办起了一个小塑料厂,收入比在原企业时好多了。
  李玉琴从市建材厂下岗后,想搞家政服务,市工会帮她办手续,联系业务打局面,还腾出房子给她做办公室。一年多后,她公司的员工发展到38人,客户发展到6000多。“没有各部门实实在在的支持,要再就业可就难了。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份情咱多会儿也记着。”李玉琴快人快语。
  在包头市采访,到处可以感受到下岗职工对当地党委和政府感激的肺腑之情。有的下岗职工尽管暂时还没就业,但看到市委、市政府一心为他们再就业想办法,也感到有奔头,有信心。
  为了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市委提出四个确保:一是让每个下岗职工有饭吃,二是不拖欠离退休职工当年离退休金,三是再就业率达到60%,四是社会稳定。近两年,市政府每年拨出500万元作为再就业基金,拨出1000万元补充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的不足。目前全市再就业基金和扶困基金已达到7000多万元,去年政府支出238万元,扶持建设了18个生产自救基地,安置下岗职工1168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96万元,垫付两金近3200万元,发放基本生活费5800多万元。今年又出台了《包头市城镇解困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由市解困办和交通银行包头分行共同组织,为下岗职工提供短期小额贷款,帮助他们自谋职业,走出困境。并下大力建起156个再就业中心,10个劳动力市场,71个再就业培训基地和27个生产自救基地。
  与此同时,全市29名地级干部、913名处级干部,分别与1000多户下岗职工和特困职工家庭建立联系,仅去年就为他们送去150多万元的资金和生活必需品,当年就有500多个联系户解困。
  塞北初冬,寒气料峭。而包头市的“再就业工程”给草原钢城下岗职工带来的,恰似一股股暖在心头的春风。正如市委书记胡忠所说:“作为党的干部,我们要真正做到让下岗职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热情和关怀。”(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