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门前悬挂“文物保护” 院内竟是锁厂车间 广州“万本草堂”面目全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0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

  门前悬挂“文物保护” 院内竟是锁厂车间
  广州“万本草堂”面目全非
本报记者 郑德刚
  在广州繁华的中山四路附近,有一条古朴的青石小巷,名曰“长兴里”。斑驳的石板路和两侧起伏的简陋民宅,年轮般镌刻着流逝的岁月。风尘之中,一幢破旧的清式宅院,掩映在杂乱的屋檐之间。清末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康有为当年在此著书立说、聚徒讲学的“万木草堂”,就设在这座已有190多年历史的院落中。著名的“公车上书”运动和距今整整100年的“戊戌变法”,均发端于此。
  10月28日,记者在颓败的万木草堂内寻访前贤遗迹,看到的却是满目狼藉。与记者一同前往的广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淼章一边叙说掌故,一边不时轻吁短叹。
  史料载,万木草堂前身为“邱氏书室”,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原供各地邱氏子弟参加岁科两试时寄宿之用。1888年,康有为京试落第,返乡后立志办学宣传维新理论。1891年,康有为迁居邱氏书室开堂授课,因仰慕“杜甫草堂”之名,将此处更名为“万木草堂”。
  康有为在此聚徒讲学期间,广东各路才子纷纷荟萃于此,戊戌维新运动中著名人物梁启超、徐勤、梁朝杰、韩文举、麦孟华均师从康氏。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名作也出自此间。
  历史价值内涵如此珍贵的万木草堂,历经百年沧桑后,现在除了一块“邱氏书室”的石匾仍高悬草堂门楣外,其他骨架尚存却早已面目全非。15年前,这里已被广州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年前,广州一些政协委员就曾力陈保护草堂的意义。今年10月15日,广州市50多位政协委员又来到这座目前广东唯一留有戊戌变法史迹的草堂前,睹物思人,不禁黯然神伤。
  记者到万木草堂正值午时,跨入悬着石匾、挂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子的大门,原来三进大堂中,残破的屋顶下凌乱摆放着一些浸满油迹的工作台,上面堆满了工具和各种零件。几台机床、钻床之类的机械加工设备静卧在黝黑的地面上。听3位正在吃饭闲聊的师傅说,这里早就是广州一家锁厂的车间了。
  “我十几岁学徒就在这里干活,现在都50多岁了,你说我们搬来多少年了?”一位姓黎的师傅大大咧咧地反问记者。
  在大堂的两侧,早已密密麻麻地用砖头隔成很多简陋民居。窄窄的过道上,一间间滚着炊烟的小厨房里,杂居于此的人们正在锅台边忙碌着。只有一口早已弃之不用却依旧清水映人的古井,在角落中静卧。一排排花花绿绿的背心短裤等正在晾晒的衣物,在草堂大厅和四周窗前陈列着。
  人们告诉记者,原来面积500多平方米的草堂中,已经挤进了44户居民,常住人口有130多人。在这种破败、拥挤、嘈杂、污浊的地方,万木草堂昔日的辉煌早已无处存身了。
  黄淼章说,文物部门想了不少法子和方案拯救草堂,但有关部门开口就是2900万元的搬迁费,这让人如何承受?
  “戊戌变法已逾百年,康有为当年没有实现强国梦,而今天的改革开放却已让华夏大地万木扶疏,对万木草堂这样的代表中国近代爱国改良运动的重要历史遗迹,不应该毁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位史学家的话,沉甸甸地迸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