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重视社会主义本质 在初级阶段的实现程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0
第10版(理论)
专栏:

  重视社会主义本质
  在初级阶段的实现程度
  黄亮宜
  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首要的根本问题,而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则是这个根本问题的具体化。只有把这些理论观点连贯起来加以思考,融会贯通,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在当前的学习中,弄清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初级阶段论的联系与区别,重视研究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程度,对于我们解除认识上的困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中人们的某些困惑,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程度有关
  邓小平同志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时,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同初级阶段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在所有制方面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不是权宜之计,也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表明,现阶段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能够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只有使社会主义在发展生产力上体现出优越于资本主义,才能进而消灭与私有制相伴随的剥削现象,避免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可见,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贯通,前者指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后者阐述了我们是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现阶段应当和只能干些什么。
  如果割裂上述两个理论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孤立地抽取某些方面的标准来衡量事物,就会导致认识上的偏差。当前,少数同志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既然社会主义本质中有消灭剥削这一条,为什么现在还要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呢?并由此对现阶段所实行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产生疑虑,乃至怀疑我们是否真正在搞社会主义。也有个别同志认为,既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还要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呢?甚至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再讲以公有制为主体。显然,这两种认识,都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程度有关。
  ●社会主义本质是逐步实现的,它在初级阶段有特定的实现程度,认清这一点,有助于坚持正确的政策选择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是对社会主义所固有的根本属性的高度抽象,它适用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在社会主义发展完善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由于各个具体阶段的发展状况不同,社会主义的本质必然是逐步实现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只能达到这样一种地步:生产力得到一定的解放和发展,但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要求的程度;在大陆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而在香港等局部地区还要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收入悬殊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总的看来,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程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不充分、不完全的。只有经过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逐步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才有可能完全成为现实。
  重视社会主义本质在现阶段的实现程度,有助于坚持正确的政策选择。在当前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可能在一个早晨就完全实现,我们不能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教条式的理解,必须克服超越初级阶段的做法和倾向。有可能做到的事情,才是应该做的事情。我们要正确衡量和把握现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程度,避免采取不切实际的做法。
  ●初级阶段不能放弃对社会主义崇高目标的追求,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程度的量的积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自觉地保持和提高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程度,防止在复杂的情况下随波逐流,迷失前进方向。要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不因坚持社会主义而忘记“初级阶段”;也不能因为正视“初级阶段”而背离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在实际运用中应坚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十五大报告指出,现阶段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如果只讲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忽视这里讲到的条件,就可能损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这决不是倒退,而是使所有制状况同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就现在的私营企业而言,只要合法经营,就应该鼓励其发展。至于非法经济活动,则应依法坚决取缔。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要加强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在收入分配方面,要通过完善税制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避免矛盾激化,防止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当前要特别重视扶贫济困,对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和生活贫困者给予必要的救助。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所要求达到的最终目的。只有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依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本质的日益实现。
  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动态过程,其实现程度既有不同发展阶段的界限,又不会一成不变,这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决定着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程度及其变化。生产力是最活跃的,而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只有生产力的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使现实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向较为高级的形态过渡,从而为进一步实现社会公正、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供更充分的保证。推进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应有一种长远的眼光,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着力点,通过强化知识和经济的结合,力争经济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这个渐进过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中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壮大公有制的力量,巩固其主体地位,发挥其优势,为提高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程度进行量的积累,为达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不断创造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