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暨石狮建市十周年研讨会”述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0
第10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暨石狮建市十周年研讨会”述要
  陈世雄
  在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和石狮十周年市庆之际,由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求是》杂志哲史部、《瞭望》周刊、上海《文汇报》理论部和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暨石狮建市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于9月26日—28日在福建省石狮市举行。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现将研讨会的要点介绍如下。
  研讨会的成果
  石狮市是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全国县级综合改革试验的四种模式之一。1994年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十七位。1997年石狮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七十二亿元,财政收入四点二亿元。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主要指标比建市前增长二十倍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二点二万元,列全国第八位。人均纳税一千五百元,列全国第六位。同时,石狮进入全国科技百强县、“全国明星县市”、“全国文化百强县”,还是福建省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市、党建先进市和双拥模范城。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乔石、刘华清等中央领导曾亲临石狮市指导,并对该市综合改革等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和赞扬。与会专家、学者对石狮市十年来的辉煌成就感到十分振奋和鼓舞,认为石狮市的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是石狮人民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方针的丰硕成果。
  与会专家认为,石狮市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体制创新上取得了成绩,如建立以市场经济为主和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运营模式。石狮在发展市场经济中起了敢为天下先的作用,并且取得明显进展。石狮市是较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区之一,是坚持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地走向市场经济的探路者之一。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问题。这是本次研讨会学者谈论最多的问题,例如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优劣、利弊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家要提高素质和非公有制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等问题。
  有的学者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非公有制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要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对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关于创新问题。有些专家认为,石狮建市十年来的重要经验在于创新。一是经济体制创新,经济活动主要以市场为取向;二是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很早就建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迅速转变,率先推行公务员制度和乡镇机构改革。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三是技术创新,发展多种所有制科研机构,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步转变;四是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创新,政府真正做到了为企业服务。
  关于石狮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与会专家学者指出,石狮市初步建立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二是导向牵引机制;三是群众参与机制;四是投入保障机制;五是监督考评机制。
  对石狮今后发展的建议
  有的专家提出,石狮今后发展要争创五个优势,一是争创产业新优势;二是争创企业扶小扶强新优势;三是争创管理新优势;四是争创环境新优势;五是争创侨乡新优势。
  有的专家指出,石狮应该立足知识经济,使企业发展有后劲,为此,人才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加快引进和培育人才,以适应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的专家建议,根据亚洲金融危机提出的问题,石狮要适当调整今后的发展战略,在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加强同中西部和省内不发达地区的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有的学者提出希望,石狮市历来重视农业,在目前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快速的情况下,仍然要重视农业,不能丢掉农业,要夯实农业基础。
  与会专家、学者希望石狮市在新一轮创业中,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从实际出发,继续发扬石狮人“爱拼和善拼才会赢”的气魄和精神,再创新的辉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