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艰苦奋战十余载 造林二十五万亩 雅江沿岸绿树锁沙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08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艰苦奋战十余载 造林二十五万亩
  雅江沿岸绿树锁沙丘
  本报拉萨11月7日电 记者王建新、张忠报道:从高原古城拉萨赴山南地区所在地泽当,车过贡嘎,但见雅鲁藏布江沿岸,150余公里的防护林带如绿色长城锁住了流动沙丘,蓝色的雅鲁藏布江水在青杨绿柳的掩映下滚滚东流,昔日风沙弥漫的荒沙滩,如今已神奇般地变成连片绿洲。雪域高原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
  雅鲁藏布江山南段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沿岸40万亩沙滩多为流动沙丘,风掠过,黄沙四处游漫,遮天蔽日,是沿江两岸地区风沙危害严重的主要沙源。加之该流域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干燥漫长,一入汛期,又因地势低洼,沿岸沙滩常受洪水威胁,因此长期以来,这里被视为造林“禁区”。
  在雅江沿岸的治沙造林中,第一生产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多年探索,当地林业工作者在国内林业系统首创了“丁字坝”等工程措施和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科学的治沙造林方法。石坝不仅阻挡了江水对江岸的直接冲刷,而且降低江水流速并使江水在坝下形成回流,使泥沙得以沉淀,形成新的造林地。造林后又可防风固沙,使新造地地形不断抬升,成为永久性林地。
  林业工作者还通过收集筛选当地乡土树种和引进内地适宜树种两条途径,使造林树种由过去单一的当地土种杨柳树发展到目前的40多个优良树种,调整了树种结构,为树种从“夏绿”向“常绿”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干旱半干旱高原地区特色的科技治沙造林方法体系及应用技术。
  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雅江山南段已成功筑起总面积达25万亩的绿色屏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据环保部门测算,该流域的年大风日数已由六七十年代的近50天下降到现在的不足30天。风沙季节,沿雅江迤逦而行的西藏重要交通干道拉泽公路(拉萨至泽当)畅通无阻。80年代末以来,沿江两岸的粮油等作物实现了连年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